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竖议的意思、竖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竖议的解释

立议;建议。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憍赏弥国》:“‘事势若斯,计将安出?’众咸默然,无竖议者。”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竖议”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shù yì(注音:ㄕㄨˋ ㄧˋ),其基本含义是立议、建议,指提出主张或意见。以下是详细解释:

  1. 词义解析

    • 竖:本义为“与地面垂直”,引申为“直立、明确”之意,如“竖立”。
    • 议:指讨论、商议,如“建议”“议论”。
      组合后,“竖议”强调明确、直接地提出观点或建议。
  2. 文献例证
    该词可见于唐代玄奘的《大唐西域记·憍赏弥国》中:“‘事势若斯,计将安出?’众咸默然,无竖议者。”。此句描述在困境中无人能提出有效建议的情景,体现“竖议”的实际用法。

  3. 现代延伸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归类为成语,解释为“公开发表意见或批评”,但此用法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可能与古义略有差异。

“竖议”多用于古代文献,核心含义是明确表达主张,现代使用较少,需注意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指向。

网络扩展解释二

竖议

竖议是一个汉字词语,拆分成部首和笔画可以分为竖(⺮)和议(讠+义),共计14画。

来源

竖议的出处可以追溯到《说文解字》,是由古代经典汉字逐渐演变而来的。

繁体

竖议在繁体中的写法为「豎議」。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竖议的汉字写法可能与现代略有不同,但基本上仍然保持了其原始意义。

例句

1. 他在会议上发表了一番竖议,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讨论。

2. 这个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竖议才能得出结论。

组词

1. 立竖:垂直地竖立着。

2. 公议:公众讨论、研究而得出的意见或决定。

近义词

议论、讨论、辩论

反义词

同意、赞同、接受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