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準确的數目。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莅任·查交代》:“欲查本年徵收确數,先查裡書攢造實徵,而後徵收之完欠可定。” 魯迅 《三閑集·在鐘樓上》:“一到夜間,便有十多匹--也許二十來匹罷,我不能知道确數--老鼠出現,馳騁文壇,什麼都不管。隻要可吃的,它就吃。”
确數在漢語詞典中指精确、具體的數字表述,與概數相對。這一概念強調數值的确定性,排除模糊或推測性表達。《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準确的數目",例如"參會人數已統計出确數為358人"。
從構詞角度分析,"确"指真實可靠,"數"表示數目,組合後形成具有精确計量屬性的名詞。該詞彙常見于需要嚴謹數據支持的場景,如科研報告、法律文書、統計報表等。中國語言文字規範《GB/T 15834-2011》特别強調,公文寫作中涉及數量時應優先使用确數表達。
與概數的區别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在語言規範層面,《現代漢語語法研究》指出,确數使用需遵循三項原則:基數詞與量詞準确搭配、避免數值歧義、符合漢語數詞組合規律。例如"五輛汽車"為規範确數表達,"五部汽車"則存在量詞搭配不當的問題。
“确數”是一個漢語詞彙,指代明确、具體的數字,與“概數”(模糊、大概的數值)相對。以下是詳細解釋:
定義
确數表示精确的、不可變動的數值,通常用于描述可量化事物的具體數量。例如:“這本書共有256頁”中的“256”即為确數。
與概數的區别
語言表現形式
應用場景
常見于科學、法律、統計等需要嚴謹性的領域,例如實驗數據(“反應耗時2.35秒”)、合同條款(“違約金為總額的10%”)。
特殊注意
某些語境中,确數可能帶有修辭色彩,如“百分百努力”并非數學意義的100%,而是強調“完全”的抽象概念。
若需進一步探讨語言學或數學中數值分類的細節,可提供更具體的場景。
北徼變危為安表姐妹鄙土婢學夫人鼻韻母不敢荹攎不知好歹呈狀攡竹二杆方領矩步非常之謀忿疾覆育橫參黃帝陵黃金買賦匠工奬遇椒椒踡縮亢宿硁鄙枯隕蠟索鈴眊立身揚名六瑚隆景龍舄樓護智米粒雪能夠虐饕噴雲洩霧憑舟普度群生普降普請青絃輕新筌句瞿聃擾乂師嚴道尊庶彙熟脫踏頓挑選鐵矴屠絕為患無風生浪無機下忙險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