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判合的意思、判合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判合的解释

配合;两半相合。特指两性的结合。《汉书·翟方进传》:“天地判合,乾坤序德。” 颜师古 注:“言 元帝 既有威德,太后又兆符应,则是天地乾坤夫妻之义相配合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弭讼》:“人纲始於夫妇,判合拟乎二仪。”《南史·顾协传》:“﹝ 顾协 ﹞少时将娉舅息女,未成昏而 协 母亡,免丧后不復娶。年六十餘,此女犹未他适, 协 义而迎之。晚虽判合,卒无胤嗣。” 康有为 《大同书》己部第一章:“后圣有作,患人之争,因人之情,制礼以崇之,凡两家判合者,以儷皮通其仪,为酒食召其亲友而号告之,高张其事以定其名分,为使人勿乱之也,於是夫妇之义成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判合”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以从字源和具体语境两方面来理解,主要指向事物分离后又重新契合的状态或行为,常带有验证、匹配的深层含义。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字源本义:分离与契合的辩证统一

二、核心含义与引申义

  1. 指符契、符节的契合验证: 这是“判合”最经典和具体的用法。古代用作凭证的信物(如符节、虎符、契约等)常被制成两半,双方各执其一。需要验证时,将两半相合,若能完全吻合(判合),则证明其真实有效,代表身份、命令或契约得到确认。

    • 例证与引用: 这种用法深刻体现了古代社会的信用与验证机制。虽然“判合”一词本身在传世经典中直接用例不多,但其概念在《荀子·性恶》等文献讨论“符验”时得到体现:“凡论者,贵其有辨合,有符验。”这里的“辨合”、“符验”与“判合”的核心思想(分而能合以验证)相通。《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2册,第583页)将“判合”释义为“配合;两半相合。多指符契等”,并引用了《周礼》中关于“傅别”、“质剂”(古代契约形式)需要合验的记载作为背景支撑。古代符节如战国时期的“鄂君启节”(现存故宫博物院等地),其使用原理正是典型的“判合”。
  2. 泛指事物两部分的匹配、契合: 由具体的符契合验引申开来,“判合”可以泛指任何被分开或本为两部分的事物能够完美地匹配、结合在一起。

    • 例证: 可用于形容榫卯结构的严丝合缝,或比喻思想、意见、条件等的相互吻合、匹配无间。

三、哲学与文化意蕴 “判合”一词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

网络扩展解释

“判合”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分为以下两类:

一、古代语境中的核心含义

指两性结合或事物配合,强调“两半相合”的匹配性。该用法多见于古籍:

  1. 婚姻结合:如《汉书·翟方进传》提到“天地判合,乾坤序德”,颜师古注解为天地夫妻的配合;晋代葛洪《抱朴子》中“判合拟乎二仪”也以阴阳比喻夫妻关系。
  2. 事物配合:如“怨耦转为嘉耦”等句子中,形容矛盾转化为和谐匹配的状态。

二、现代引申含义

表示判断事物是否一致,常见于法律、考试等场景:

其他关联信息


提示:若需具体古籍原文或现代用例,可参考《汉书》《抱朴子》等文献,或通过权威词典(如汉典)进一步查询。

别人正在浏览...

谤国八识田陂侈背恩负义裁汰猜诈层层迭迭查询吃剑才雠劫瓷雕翠剡麤密迭用反书封筒附臭抚养诡乱合璧狠赳赳鹤头猴孙王花月会签混然活人书祭陌金鸾殿近情金庭春金玉堂机术九渊脊巍巍拘迫兰熏桂馥撩峭流泽律服绵糖磅礴平贴蒱博乾女儿前修秋榜鳝羹上进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说不出口説寡嘴醍齐蹄踵土俑瓦桁违负隗始温淡谐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