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缺絶的意思、缺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缺絶的解释

1.犹废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缺絶(quē jué)是古汉语中的复合词,现代汉语已罕用,现多作“缺绝”。其核心含义指事物中断、匮乏或消失的状态,具体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义溯源

  1. 单字本义
    • 缺:从“缶”(瓦器),本义指瓦器破损,引申为残缺、不足。《说文解字》:“缺,器破也。”
    • 绝:从“糸”(丝线),本义指丝线断开,引申为断绝、消失。《说文解字》:“绝,断丝也。”

      二字组合强化“中断且无法延续”的语义。

二、古籍用例解析

  1. 指资源或供应的中断

    如《史记·孝文本纪》:“百姓之从事末以害农者蕃……酒醪靡穀,六畜之食焉者众,此天下之所缺绝也。”

    ■ 描述粮食、牲畜等生活资源匮乏,民生困顿。

  2. 指礼仪或制度的废弛

    如《汉书·礼乐志》:“周衰,礼废乐坏……先王之礼缺绝不行。”

    ■ 强调传统礼制因时代变迁而中断失传。

  3. 指血脉或传承的断绝

    如《后汉书·皇后纪》:“宗庙缺绝,禋祀无主。”

    ■ 指帝王宗庙祭祀因后继无人而中断。

三、语义演变

该词在唐宋后逐渐被“断绝”“匮乏”“缺失”等替代,现代汉语中仅存于古籍或仿古语境。其消亡反映汉语双音节化过程中,近义词竞争与语义分工的规律。


参考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缺絶”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quē jué,其核心含义指中断、断绝或失去的状态。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由“缺”和“絶”两个近义字组成:

二、使用场景

  1. 抽象层面
    多用于描述人际关系、文化传承或精神联系的中断,例如:“家族血脉缺絶”指代血脉断绝()。
  2. 文献引用
    唐代李翱在《复性书》中以“缺絶废弃不扬之道”指代被废弃的思想或学说,强调其未能流传()。

三、近义词与辨析

四、延伸注意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常见于古文或学术讨论中。使用时需结合语境,避免与单纯表示“缺少”的词汇混淆。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权威词典如《汉语大词典》或唐代文献《复性书》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僾尼迸泪匾圆濒近不羞当面苍牙潮动齿唇音酬庸答报凼子打圈点电荷弟妹繁木焚顶夫诸瓜蔓抄过度行踪无定豪詄鹤车猾褢晦昒讲辩胶印教旨稽古卷端郡志衎而看风色恇葸谰躛廉俭列曜临鉴马王菜劘剥闹閧拗救扑落青鷇戎戒事伦誓社石甗顺差四屋四溢钿朵剸行刓琢务光献琛祥习箫吟夏收下焉者谢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