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清廉节俭。《汉书·朱博传》:“ 博 为人廉俭,不好酒色游宴。”《宋书·刘怀默传》:“在任廉俭,不营财货,所餘公禄,悉以还官。” 宋 叶适 《中大夫赵公墓志铭》:“廉俭终身,不用公库物。” 清 陈康祺 《壬癸藏札记》卷十一:“ 乾隆 至今,不少敢言之諫官,求如通政之廉俭为体,刚正为用,亦本朝有数直臣也。”
(2).指节省。 唐 孟云卿 《田园观雨兼晴后作》诗:“秋成不廉俭,岁餘多馁飢。”
“廉俭”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lián jiǎn,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清廉节俭
指为官或为人时品行端正,不贪图财物且生活简朴。
指节省
强调日常用度的节制与珍惜,避免浪费。
“廉俭”融合了道德修养与生活实践,既可用于描述官员廉洁自律(如《汉书》),也可指代个人或家庭的节俭行为(如唐诗)。其核心在于通过克制欲望实现品性与资源的双重平衡。
廉俭是一个具有正能量的词汇,它代表着节约、朴素和谨慎的意思。廉俭的人不浪费资源,不奢侈消费,追求简朴的生活方式。
廉俭的拆分部首为广(午),俭的拆分部首为人。廉俭的总笔画数为19,其中廉的笔画数为8,俭的笔画数为11。
“廉俭”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虞夏书》中,其意为“节约有余”,强调行为谨慎、不奢侈。在古代,廉俭被认为是一种美德和行为准则,并深受古代文化的影响。
在繁体字中,廉俭的写法为「儉儉」。
在古代,廉俭的写法为「廉儉」,其中的「俭」字通常是用「儉」字代替。
1. 他一直保持廉俭的生活习惯,从不浪费。
2. 这个节目传递了廉俭节约的价值观。
节俭、克己、勤俭、清苦、简朴
节约、节俭、朴素、节制、俭约
奢侈、奢华、浪费、挥霍、奢靡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