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掠夺。 南朝 宋 颜延之 《阳给事诔》:“ 獯虏 间衅,劘剥 司 兖 ; 幽 并 骑弩,屯逼 巩 洛 。”
“劘剥”是一个古汉语词汇,读音为mó bāo,其核心含义是掠夺、剥削。以下是具体解释:
基本释义
该词最早见于南朝宋颜延之的《阳给事诔》:“獯虏间衅,劘剥司兖;幽并骑弩,屯逼巩洛。” 这里描述外族入侵掠夺中原地区的场景,暗含武力侵占与资源剥削之意。
构词分析
使用场景
多用于古代文献中,形容战争、暴政等对民众或土地的掠夺行为,带有贬义色彩。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
注意区分
需与发音相近的“朘剥(juān bō)”区分,后者指经济剥削(如赋税压榨),而非武力掠夺。
建议:因相关资料来源权威性较低,若需严谨考据,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辞源》等专业辞书进一步验证。
劘剥是一个汉字词语,读音为lüè bāo。劘剥的意思是指掠夺、劫夺或抢夺。
劘剥的部首为力,总共由11个笔画组成。
劘剥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中。劘的意思是拘留、扣押、掳获等,而剥则指夺取、抢夺。合在一起使用,表示以武力夺取他人财物的意思。
在繁体字中,劘剥的写法为劂剝。
在古代汉字中,劘剥的写法可能有所变化。然而,具体的古代汉字写法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
1. 他们劘剥了村民的财物,把他们赶出了自己的家园。
2. 这些势力强大的人劘剥了无辜者,使人们深感恐惧。
劘剥的相关词汇有剥夺、劫掠、抢夺、抢劫等。
与劘剥意思相近的词汇有掠夺、掠取、抢夺、抢掠等。
与劘剥意思相反的词汇有分发、捐赠、施舍、馈赠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