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誓社的意思、誓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誓社的解释

誓众于社。谓田猎祭社之前教习战阵之法。《礼记·郊特牲》:“而君亲誓社,以习军旅。” 郑玄 注:“君亲誓社,誓吏士以习军旅,既而遂田,以祭社也。” 孙希旦 集解:“誓社,谓於社田而誓之也……凡四时之田,誓皆有二:一为教陈之誓,一为田猎之誓。田猎,司徒誓之;教陈,则君亲誓之。盖教陈以象用师,用师必君亲誓师,故教陈亦然。”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誓社”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词语,其含义在不同文献中有细微差异,但核心与军事训练和祭祀活动相关。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指古代田猎祭祀土地神(社)前进行的军事演练和誓师仪式。该词最早见于《礼记·郊特牲》,强调君主在社祭时亲自训诫士兵,通过田猎活动模拟战阵操练。

二、历史背景与功能

  1. 军事训练
    春秋两季田猎前,君主会组织士兵进行战阵演习(“教陈”),并颁布军令(“誓”),以提升军队作战能力(《礼记》郑玄注)。

  2. 祭祀结合
    田猎结束后,需用猎获的动物祭祀土地神(“祭社”),体现古代“兵农合一”的传统(孙希旦集解)。

  3. 双重誓词
    根据仪式性质不同,誓词分为两类:

    • 教陈之誓:君主亲自颁布,模拟战争动员;
    • 田猎之誓:由司徒(官职)颁布,规范狩猎纪律()。

三、引申含义

部分现代解释(如)将其引申为“效忠社团或组织的誓言”,但此用法缺乏古籍直接支持,可能是基于“誓”与“社”字义的现代扩展。

四、文献依据

主要出自《礼记·郊特牲》及汉代郑玄、清代孙希旦的注释,说明其作为古代礼制术语的权威性(-4)。


提示:若需查阅《礼记》原文或相关注释,可参考汉典等古籍数据库获取完整信息。

网络扩展解释二

《誓社》的意思

《誓社》是指对社会事物在道义上做出庄重而郑重的誓言。它体现了个体对于社会责任的承担和对道德原则的忠诚。

拆分部首和笔画

《誓社》是由“言”、“示”、“缶”、“心”四个部首组成。它的总笔画数为23划。

来源和繁体

《誓社》是典故体现,出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它在繁体中为「訾社」。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对《誓社》的汉字写法有些差异,如《辞源》中记载:“社,古文作葹(音为shi)此作俗字。《史记·范睢蔡泽列传》:“社起干戈。”郭璞注:“社,停也。”。

例句

他在重要场合庄重地宣读了自己的《誓社》。

组词

宣誓、社会责任、原则忠诚。

近义词

誓词、誓约、誓言。

反义词

放弃、背叛。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