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金银贝玉等做成的花朵状饰物。 唐 元稹 《送王十一郎游剡中》诗:“百里油盆 镜湖 水,千重鈿朵 会稽 山。” 唐 杜牧 《长安杂题长句》之五:“草妬佳人鈿朵色,风回公子玉衔声。”
钿朵是古代妇女佩戴的一种花朵状头饰,其含义及文化背景可综合以下信息解析:
1. 基本释义 钿朵指用金银、玉石、贝壳等贵重材料制成的花朵形装饰物,主要用于女性发饰。其名称中“钿”指嵌金装饰,“朵”则形容花朵形态,常见于唐宋时期。
2. 文化特征
3. 读音说明 存在“tián duǒ”与“diàn duǒ”两种注音差异,建议参照《汉典》等权威资料采用“tián duǒ”读音,同时注意方言或历史音变可能导致的差异。
延伸建议:若需考证具体形制或演变,可查阅《全唐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文献,结合出土文物进一步探究。
《钿朵》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用于装饰的小饰物"或"花朵形状的金属片"。
《钿朵》的部首是金(钅),它有9个笔画。
《钿朵》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汉书·艺文志》中。其中记载了汉代艺术家司马睿的作品《钿朵犬手游》。这个作品描述了一只镀金的犬形饰物,头部是用金属片制成的花朵状装饰物。后来,"钿朵"这个词逐渐用来形容各种装饰小饰物。
《钿朵》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鈿朵」。
在古代,「钿朵」的写法有时也会稍有不同。例如在隋朝的《广韵》中,「钿」的写法是「參」,而「朵」的写法是「花」。这时的「钿朵」意为花朵形状的金属片。
1. 她佩戴了一对金质钿朵耳环,显得格外动人。
2. 这件古董装饰品是用金钿朵制成的,非常珍贵。
钿朵片、钿朵耳坠、钿朵装饰、钿朵状
花饰、花状装饰品、首饰
平凡、朴素、无装饰的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