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权贵。《后汉书·皇后纪下·安帝阎皇后》:“兄弟权要,威福自由。”《陈书·陆琼传》:“暮年深怀止足,思避权要,恒谢病不视事。” 唐 杜甫 《三韵三篇》诗之三:“名利苟可取,杀身傍权要。” 清 顾炎武 《病起与蓟门当事书》:“目见 凤翔 之民举债於权要,每银一两,偿米四石。”
"权要"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权"(权势)和"要"(重要、显要)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掌握权柄、身居要职的人或势力。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的详细解释:
指掌权的重要人物
指在政治或社会体系中拥有重大决策权、影响力的人物或集团。例如:"朝中权要"指朝廷里掌握实权的高官。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9年,第1082页。
权势与显要地位
强调权力与地位的双重属性,如"位居权要"形容某人处于权力核心且地位显赫。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21年,卷10,第456页。
《汉语大词典》
"权要"释义为:
权柄与要职;亦指掌握大权的重要人物。
例证:《后汉书·皇后纪》:"权要所在,势倾天下。"
来源: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年修订版。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明确标注其名词属性,释义:
身居要职、掌握大权的人。
来源:李行健主编《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4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3年。
近义词辨析
注:"权要"更突出实际权力与职位结合。
反义概念
"布衣""庶民"指无官职的平民,与"权要"形成权力层级的对立。
《汉书·张汤传》
"权要之臣,多出其门"——指权臣网罗党羽,垄断要职。
来源:班固《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唐代白居易《秦中吟》
"权要饱欲死,黎民饥欲泣"——对比权贵奢靡与百姓疾苦。
来源:《全唐诗》卷四百二十五,中华书局,1960年。
当代使用中,"权要"多用于历史或政论文本,描述权力核心人物(如"金融权要""军政权要"),隐含对权力集中的审视。
例:研究报告中"地方权要干预经济决策"的表述。
"权要"是汉语中兼具历史深度与现代意义的词汇,其核心始终围绕权力核心人物及其影响力,在语言应用中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褒贬色彩。
“权要”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角度详细解析:
“权要”读作quán yào,主要含义为权贵或重要人物,指在政治、社会或组织中掌握权力、处于核心地位的人。例如《后汉书》中“兄弟权要,威福自由”,即形容权贵家族掌控权力。
现代法律文本中,“权要”偶见引申为“权利要求”(如“授权要求”),但此属特定语境下的扩展含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后汉书》《杜工部集》等文献,或通过汉典、查字典等工具查询来源信息。
百戎卑隐不王噌叹朝众车什重修旧好雠疾创造环境刺螫打桩船点金作铁吊礼谛諟断句分钗烽警拂意攻击行为乖角儿滑碌碌幻视灰劫烜奕伙烦讲益解散髻精粺寄僧名九相悃衷揽辔才鳢鮬理正落便宜马上得天下眳蒙莫知所谓男德捺杀因泡毛鬼蓬尘扑闪青冥靶黥配覃吁七窍生烟球茎遒烈啓祯上下床稍绿守宿疏舛蒐裒抬盘探微痰症讬笔五里云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