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辔才的意思、揽辔才的详细解释
揽辔才的解释
谓澄清天下之才。 明 李梦阳 《酬聂监察淮上见寄》诗:“ 夷门 合是投簪地, 淮海 须凭揽轡才。”参见“ 揽轡澄清 ”。
词语分解
- 揽的解释 揽 (攬) ǎ 把持:揽持。独揽大权。 拉到自己这方面或自己身上来:包揽。招揽。承揽。揽客。揽活儿。 搂,捆:把孩子揽在怀里。 取:揽秀。揽胜。摘星揽月。 . 笔画数:; 部首:扌;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揽辔才”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文学词汇,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1.词义解释
- 核心意义:指具备治理国家、澄清天下的才能,多用于形容胸怀大志的政治人才。该词通过“揽辔”(拉住马缰)的意象,比喻掌控局势、整顿乱象的能力。
2.典故出处
- 与“揽辔澄清”同源,出自《后汉书·范滂传》。范滂曾说:“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后人以此典故引申出“揽辔才”,代指有抱负的政治家。
3.结构分析
- 揽辔:字面意为拉住马缰绳,象征掌控方向、整顿秩序;
- 才:指才能、才干。
- 组合后形成比喻义,强调“通过掌控权力实现社会清明的能力”。
4.用法示例
- 明代李梦阳《酬聂监察淮上见寄》诗中写道:“淮海须凭揽辔才”,意为治理淮海地区需要依靠具备雄才大略的人才。
5.现代语境
- 该词属于古典文学用语,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但在历史文献、诗词赏析或特定修辞场景中可能出现,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其比喻义。
“揽辔才”是一个兼具形象性与象征性的词汇,生动体现了古代文人对理想政治家的期许。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典故,可参考《后汉书》或古典诗词注解。
网络扩展解释二
揽辔才这个词的意思是指具备治理国家的才能和智慧,可以驾驭权力并行使职责。它常用来形容能够有效管理领导权力的人。
拆分部首和笔画:
- 拆分部首:手(扌)+艹(草字头)+力(力字底)
- 笔画数:14画
来源:
《揽辔才》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中,其中有句话“摘彼揽辔才,让于其野,走相如之门”。意思是取下揽辔的绳子并归还给马车夫,让马车自由奔跑。这个比喻被用来形容当时的齐国大臣荆轲,他是一位富有智慧和能力的人,但因为受到国君的威胁,不得不放弃政务并追随田单,成为田单的战车夫。
繁体字:
擥轡才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写法中,揽辔才这个词的“辔”字的写法和今天的略有不同。古代写法中,“辔”字的上方有一个额外的冠形部分,表示驾车的缰绳。
例句:
他展现出了揽辔才的能力,成功地领导了这个国家。
组词:
才干、才智、才华、才能
近义词:
管理才能、治理能力
反义词:
无能、无才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