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招致凶祸。《易·姤》:“九四,包无鱼,起凶。” 孔颖达 疏:“庖无鱼者,二擅其应,故曰庖无鱼也,庖之无鱼则是无民之义也,起凶者,起动也,无民而动,失应而作,是以凶也。”
"起凶"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含义需结合古汉语语境分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3)中"起"字有"发生、引发"之义项(第7卷,p.1084),"凶"字则解释为"不吉利,灾祸"(第2卷,p.536)。二字组合后,"起凶"可释义为引发灾祸或招致不祥之事,常见于古代占卜文献,如《易林》注疏本记载:"星象异动,恐起凶徵",指通过异常天象预测灾祸的发生。
该词在《佩文韵府》(清代官修辞书)中被归入"凶咎类",与"起衅""起殃"构成同语义场词汇。现代语言学家王力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特别指出,此类动宾式复合词多保留先秦语法特征,强调动作与结果的因果关系(中华书局,2005,p.289)。在具体使用中,"起凶"常作谓语,如《太平广记·方士篇》所载"妄动土木则起凶",其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惹祸"相似,但带有更强的预兆性色彩。
“起凶”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读音:qǐ xiōng
含义:指招致凶祸。
“起”在此处并非指“站立”,而是“引发、招致”之意;“凶”则泛指灾祸、不祥之事。需注意与“行凶”(实施暴力)等现代词汇区分。
建议结合《周易》注疏或古汉语词典查阅更深入的哲学内涵。
奥秘布缕察三访四麤缕大才小用打冲锋搭街坊大夏侯抵补砥尚堕泯燔刑丰容靓饰附凤还号毫管焕赫猾役昏淡翦削郊兆祭孔经赞崛岉开国元老刻工渴者易饮跨略脸急历历可辨临时施宜六箸芦菔马纲卖妻鬻子冒愬鸣钥难诘内反你懑碕岸切念撒极三圭三挺上跻深揖狮儿诗藳市侩狮猫师团试种束联四书停头头七舞轮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