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招緻兇禍。《易·姤》:“九四,包無魚,起兇。” 孔穎達 疏:“庖無魚者,二擅其應,故曰庖無魚也,庖之無魚則是無民之義也,起兇者,起動也,無民而動,失應而作,是以兇也。”
"起兇"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古漢語語境分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3)中"起"字有"發生、引發"之義項(第7卷,p.1084),"兇"字則解釋為"不吉利,災禍"(第2卷,p.536)。二字組合後,"起兇"可釋義為引發災禍或招緻不祥之事,常見于古代占卜文獻,如《易林》注疏本記載:"星象異動,恐起兇徵",指通過異常天象預測災禍的發生。
該詞在《佩文韻府》(清代官修辭書)中被歸入"兇咎類",與"起釁""起殃"構成同語義場詞彙。現代語言學家王力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特别指出,此類動賓式複合詞多保留先秦語法特征,強調動作與結果的因果關系(中華書局,2005,p.289)。在具體使用中,"起兇"常作謂語,如《太平廣記·方士篇》所載"妄動土木則起兇",其語法結構與現代漢語"惹禍"相似,但帶有更強的預兆性色彩。
“起兇”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讀音:qǐ xiōng
含義:指招緻兇禍。
“起”在此處并非指“站立”,而是“引發、招緻”之意;“兇”則泛指災禍、不祥之事。需注意與“行兇”(實施暴力)等現代詞彙區分。
建議結合《周易》注疏或古漢語詞典查閱更深入的哲學内涵。
百丈剝怨辨哥補褂采伐馳燿挫辱打車大陸會議蹈籍爹爹疊破地平線楯軒黩誓囮鳥放縱不羁沸騰肥茁風雲人物輔護附說伏維诰勑割衿鼓門道旱儉鶴班河伯使者鹄鹄講鐘夾七夾八箕踞峻詞拉力聯想靈歆霤垂镂繪蠻蜑嶷岌濃翠罄輸窮陬觑便榷酒征茶賞銀生死予奪沈涎沈佚滲勻神州陸沉授意速度滑冰素幔湯聘譚言微中威霁鹹平鞋底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