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秋末的意思、秋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秋末的解释

暮秋。《太平御览》卷二五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九月季秋亦曰暮秋、秋末、暮商、季商、杪秋。”《南齐书·周颙传》:“ 文惠太子 问 顒 :‘菜食何味最胜?’ 顒 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宋史·外国传四·交阯》:“去岁秋末抵 交州 境, 桓 遣牙内都指挥使 丁承正 等以船九艘、卒三百人至 太平军 来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秋末”是汉语中描述季节更替的重要时间概念,指秋季的最后阶段,通常对应农历九月至十月之间,具有以下四层含义:

  1. 基本词义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秋末”指“秋季的末尾时期”,即从“霜降”节气(公历10月23日前后)至“立冬”节气(公历11月7日前后)之间的过渡阶段,此时气温显著下降,植物进入凋零期《现代汉语词典》。

  2. 节气关联 在二十四节气体系中,《淮南子·天文训》记载“秋分后四十六日而立冬”,《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将秋末细分为“霜降三候”:豺乃祭兽、草木黄落、蛰虫咸俯,体现自然界向冬季过渡的特征《汉语大词典》。

  3. 文学意象 古代文学作品中,秋末常作为时间坐标出现。《诗经·豳风》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描绘秋末农事完结场景;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则通过秋末景象抒发时序之感。

  4. 气候特征 现代气象学数据显示,秋末我国北方日均温降至5-10℃,南方维持在15-20℃。此时冷暖空气交汇易形成“华西秋雨”,《中国气候蓝皮书》记录这种现象在秦巴山区年均持续23天。

  5. 文化内涵 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作为秋末标志性节日,《荆楚岁时记》载“九月九日,四民并藉野饮宴”,形成登高、赏菊等习俗,反映古人顺应天时的生存智慧。

网络扩展解释

“秋末”是汉语中描述季节阶段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一、基本含义

指秋季的末尾阶段,即暮秋,此时天气逐渐寒冷,植物开始凋零。该词常用来比喻事物接近尾声的状态,如“秋末晚菘”(出自《南齐书》,形容秋末时令蔬菜)。

二、时间范围

  1. 传统历法:以二十四节气划分,从立秋(约阳历8月7-8日)到立冬(约11月7-8日)前,其中秋末对应农历九月或阳历十月左右。
  2. 气候学标准:若按平均气温划分四季,秋末可能指日均温持续低于10℃前的过渡期(具体因地区而异)。

三、使用场景

  1. 自然描写:如“秋末池塘荷叶枯萎”。
  2. 生活提示:例如秋末冬初饮食建议“适当吃冷食防燥”。
  3. 文学比喻:引申为事物、活动或关系接近结束的状态,如“工程已至秋末阶段”。

注:不同历法或气候标准下具体时间段可能略有差异,实际使用需结合语境。

别人正在浏览...

白葛襃崇弁髦毕亲驳选醇峻翠旗代纪蛋白质敦圉鄂拓克泛齐番文贩质風神改土为流各司其事供鲜工言好问餱粮黄鹤醉翁魂气货产剿擒矜诧剧本拘絷考教犒设狂猾姥娘连闼洞房燎熏芒儿马洗眉山南京市嗫嚅拟规画圆暖眼僻小清涨权摄肉杌丧声嚎气生仁生石膏省札隋文帝土寇挽角猥闶僞庭五等呜哩哇啦无体庠门显行誵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