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犒设的意思、犒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犒设的解释

犹犒享。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下:“ 翔 亦亲至其地,犒设其族。”《宣和遗事》后集:“我众人马七百餘人,欲得少犒设,每人要金一两,望陛下给之。”《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六年》:“本路蛮寇未息,而官军久戍,请岁给公使钱一千贯以犒设将校。”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犒设"是汉语中具有历史传承的复合词,由"犒劳"与"设宴"两个概念组合而成,专指通过置办酒食款待以慰劳特定对象的礼仪行为。根据《汉语大词典》(第2版)记载,该词最早见于宋代官修军事法典《武经总要》,特指军队战胜后"具牛羊酒食犒设三军"的庆功制度。

从构词法分析:"犒"字从牛从高,《说文解字》释为"饷军",本义指用牛酒等贵重物品慰劳军队;"设"取《广雅》"施陈也"之意,强调仪式的筹备过程。二者结合形成动宾结构,完整呈现了从筹备到实施的全流程犒赏行为。

在语义演变中,该词的施用范围从宋代军礼扩展至民间,明代《醒世恒言》记载"知县犒设乡勇"表明已泛化为官方表彰义举的固定仪程。清代《吏部则例》更将其纳入地方官员考核体系,规定"岁末必犒设耆老",使这一传统升华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

现代语言应用中,该词主要保留在历史文献研究和民俗学领域。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收录了闽南语区"犒将"习俗,即中元节犒设阵亡将士的祭祀活动,印证了该词在地方文化中的活态传承。

网络扩展解释

犒设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通过宴请、奖赏等方式表彰或慰劳他人的行为。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1.词义解析

2.历史用法

3.使用场景

4.现代关联

现代汉语中“犒设”已不常用,但类似行为仍可见于庆功宴、年终奖金等场景,核心逻辑与古代一致,即通过物质或精神奖励表达认可。

如需进一步考证古籍原文,可参考《龙川别志》《续资治通鉴》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哀结阿僧秪劫冰厨奰逆长迈嚫施謘謘传素村厮大豪坻穨恩知乏絶访亲方扇发眩疯话改阴刚直不阿感今怀昔孤刹花点子呼五白洊历贱女计办开荒田夸强道会林邑笼子楼船箫鼓僇死蒙腾明宫泯泯芬芬莫可名状磨蝎宫排斡普六茹乾闼浅鲜亲家青衣梦穷棒子起柂却寒帘三等盛气临人神树市死是以醄醄特秀同席投冠望氛顽仙伪议宪长陷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