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魂气的意思、魂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魂气的解释

魂灵。《礼记·郊特牲》:“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 南朝 梁 江淹 《四时赋》:“实由魂气愴断,外物非救。” 唐 薛用弱 《集异记·李清》:“幸天未録吾魂气,行将又及吾之生辰。”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绪言:“传送於目耳,衝触於魂气。”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魂气"是汉语中具有哲学意蕴的复合词,《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灵魂与气息,指人的精神本体"。该词由"魂"与"气"两个核心概念构成,《说文解字》释"魂"为"阳气也",段玉裁注云"魂者,阳之灵而气之英";《礼记·郊特牲》则载"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揭示了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观。

在传统医学典籍中,《黄帝内经·灵枢》提出"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说明魂气是构成生命的重要元素。宋代朱熹在《朱子语类》卷三中辨析:"魂气升降乎上为神,魄气沦降乎下为鬼",进一步阐释了魂气在理学体系中的动态属性。

现代语义学视角下,《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引申为"指人的精神状态或思想境界",如茅盾《子夜》中"他觉得自己魂气已经消散"的文学化表达。需要注意的是,《辞源》特别指出该词多见于先秦文献及后世仿古作品,现代口语中已较少使用。

词素构成方面,"魂"属云母文部,"气"属溪母物部,二者在古音中构成叠韵关系。清代王念孙《广雅疏证》考证"魂犹云云也,动也",与"气"的流动特性形成语义呼应,这种构词法体现了汉语双音词的内在逻辑关联。

网络扩展解释

“魂气”是汉语中的古典词汇,其核心含义指魂灵,即古人认为人死后脱离肉体而存在的精神体。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根据《礼记·郊特牲》记载:“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 这里将“魂气”与“形魄”对举,说明古人认为人死后,魂气升天,形魄归地,体现了早期哲学中对生命构成的二元观念。

  2. 文献用例

    • 南朝梁代江淹在《四时赋》中写道:“实由魂气愴断,外物非救。”,通过“魂气”表达精神层面的哀伤无法被外物抚慰。
    • 唐代薛用弱《集异记·李清》提到:“幸天未録吾魂气,行将又及吾之生辰。”,此处“魂气”代指生命延续的灵性存在。
  3. 哲学与文化内涵
    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描述“传送於目耳,衝触於魂气”,将“魂气”与感官体验结合,强调精神感知的抽象性。这一概念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气”作为生命能量的理解,与“魂魄”学说密切相关。

  4. 现代释义与延伸
    现代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仍沿用“魂灵”作为主要解释,但实际使用中该词已较为罕见,多见于古典文献或文学创作中,用以营造古朴意境。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礼记》、江淹《四时赋》等原文,或查阅权威词典的完整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白妆扮桶本瑞褊乏逼尔部率长钱扯烂污尘鞅慈孙鼎科法鼓法醖封己守残感帨趹步闺绣画过腊荒芜浑蛋谏猎书勦窃郊丘嘉事嘉粟禁府惊坐计争亢亮苦思拉大旗作虎皮劳徕镰利李郭舟黎庶搂账论不定轮焕駡架莫大南户窥郎泥守軿罗衣鹏游蝶梦评量铨格冉冉缠缠伤化升攀沈静世上无难事时限庶产水则天烛条段蔿敖违法下九翔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