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眉山的意思、眉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眉山的解释

(1).《西京杂记》卷二:“ 文君 ( 卓文君 )姣好,眉色如望远山。”后因以“眉山”形容女子秀丽的双眉。 唐 韩偓 《生查子》词:“绣被拥轻寒,眉山正愁絶。” 宋 陈师道 《菩萨蛮》词:“髻釵初上朝云捲,眼波翻动眉山远。” 清 洪昇 《长生殿·惊变》:“不劳你玉纤纤高捧礼仪烦,子待借小饮对眉山。”

(2). 宋 代大文学家 苏轼 的代称。 苏 为 四川 眉山 人,故称。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夫书聚而弗读,犹亡聚也。故録 眉山 《藏书记》。” 清 钱谦益 《新刻<震川先生文集>序》:“少年应举,笔放墨饱,一洗熟烂,人惊其頡頏 眉山 ,不知汪洋跌荡,得之 庄周 者为多。” 清 李重华 《贞一斋诗说》:“次韵一道, 唐 代极盛时,殊未及之…… 宋 则 眉山 最擅其能,至有七古长篇押至数十韵者,特以示才气过人可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眉山,作为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均具有深厚的文化地理背景:

一、字面本义(山岳形态) 指山形似眉,形容山峦起伏的线条柔和、清秀,如同美人的眉毛。此义项凸显了汉语中以人体部位比喻自然景观的修辞传统,常用于古典诗词和文学描写中,用以描绘秀美的山色。

来源依据:《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收录此义项,释义为“形容女子眉如远山。亦借指秀美的山色”。

二、专有地名(行政区划) 指中国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眉山市。这是该词在现代汉语中最核心、最常用的含义:

  1. 地理位置: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地处岷江中游,成都平原西南部。东北与省会成都接壤,南连乐山,西邻雅安,是成都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历史沿革:古称“眉州”,拥有1500余年建制史。北宋时期,眉州因诞生了以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苏”)为代表的杰出人才而闻名天下,享有“千载诗书城”的美誉。2000年撤销眉山地区设立地级眉山市。
  3. 文化地位:作为“三苏”故里,眉山是蜀学的重要发源地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深厚的东坡文化底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地。
  4. 现代发展:现为四川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以现代农业、食品加工、机械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为特色,经济文化持续发展。

    来源依据:眉山市的地理、历史、文化及行政区划信息,依据中国民政部全国行政区划信息查询平台及四川省人民政府、眉山市人民政府官方网站发布的权威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眉山”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需结合文化、地理、历史等维度综合理解:

一、地理及行政区划含义

  1. 现代城市
    眉山是四川省地级市,古称“眉州”,位于成都平原西南部,岷江中游。北接成都,南连乐山,东邻内江、资阳,西接雅安,总面积7,134平方公里,市政府驻东坡区。作为国家级天府新区和成都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眉山主城区距成都仅60公里,交通便利。

  2. 历史沿革
    商周时期属蜀地,秦代起逐步建制,西汉属犍为郡武阳县,宋代因雕版印刷业兴盛成为文化重镇。2000年撤地设市,现辖2区4县,是四川最年轻的地级市之一。


二、文学及文化含义

  1. 形容女子容貌
    典出《西京杂记》对卓文君“眉色如望远山”的描写,后以“眉山”代指女子秀丽的双眉。例如:

    • 唐·韩偓《生查子》中“眉山正愁绝”
    • 宋·陈师道《菩萨蛮》中“眼波翻动眉山远”
  2. 苏轼的代称
    因苏轼(苏东坡)出生于眉山,古人常以“眉山”指代这位文豪。例如明代胡应麟著作中称“录眉山《藏书记》”,实指苏轼作品。


三、补充关联信息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眉山”既承载着地理实体的行政功能,又蕴含传统文化中对美与文人精神的诗意表达。

别人正在浏览...

爱戴辨合辩晰表里相依播乱超离彻兵重规沓矩愁煎串气储廥处守代语得逞凋瘠豆黄笃烈遁迹藏名遁路敦尚镀锡铁風罏绀园高絜圭筚规矩钩绳哈巴颔雪回向挟辅降榻讲析劫道颈椎决宪刊启烂漫罍篚连金泥满鼓鼓蛮陬泼泼千年调潜运碕仄诠除鹊驾银河上流上情奢侈品耍滑头水囊説舌索约探访天才铜华歪歪扭扭无纪律湘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