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烧牲玉使烟气上腾以祭天。《文选·扬雄<甘泉赋>》:“於是钦柴宗祈,燎薰皇天。” 张铣 注:“烧牲玉薰天以祭也。”
“燎熏”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与祭祀仪式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燎熏(liáo xūn)指焚烧祭品(如牲畜、玉器等),使烟气升腾以祭天。这一仪式在古代被视为与天地沟通的重要方式,通过燃烧产生的烟雾将敬意传达给神明。
该词最早见于汉代扬雄的《甘泉赋》:“於是钦柴宗祈,燎薰皇天。” 张铣注:“烧牲玉薰天以祭也。”
(注:“钦柴”指向神明献祭,“燎薰”则强调焚烧过程。)
在少数文献中,“燎熏”被引申为“用强烈手段惩治或摧毁”,但这种用法较为罕见,可能属于特定语境下的比喻义。
例:古籍中常描述帝王“燎熏告天”,即通过焚烧祭品向上天祈福或谢罪。
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该词,多出现在历史文献或古典文学研究中。
如需进一步了解祭祀仪式的具体流程或文化背景,可参考《周礼》等典籍。
燎熏(liáo xūn)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它的意思是用火烧熔香或薰香。形容香气袭人,弥漫空气。
燎的拆分部首是火(huǒ),它的笔画是10画;熏的拆分部首是火(huǒ),它的笔画是14画。
燎熏这个词语来源于古代人们用燃烧熔香的方式来驱赶恶鬼,并净化空气。人们把香火烧在香炉上,散发出香气,以祈求平安和祥和。
燎熏的繁体字是燎熏。
古代的燎熏的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燎的古代写法为「燎香」,熏的古代写法为「熏灼」。
1. 庙宇里燎熏的香味让人感到非常神圣。
2. 散发出来的燎熏香气让整个房间都弥漫着宜人的氛围。
烟燎、燎原、炉燎。
散香、焚香。
清新、芬芳。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