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好问的意思、好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好问的解释

勤于向人请教。《书·仲虺之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故曰:‘力行近乎仁,好问近乎智,知耻近乎勇。’” 宋 苏轼 《杭州谢表》之一:“臣猥以末技,日奉讲帷……方陛下好问之初,遽以疾去,推之理数,可谓奇穷。”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至于‘六经’‘四书’所载,多闻多见……好问好察,是皆明白求於事为之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好问是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词汇,其核心含义指“乐于或勤于向他人请教、探究问题”,强调主动求知的态度。根据权威汉语工具书,其释义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勤于请教求知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为:“喜欢向人请教或提出问题,形容求知欲强。”例如:“他自幼好问,对自然现象充满好奇。”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2. 学术与修养的体现

    《汉语大词典》指出,“好问”源于儒家治学传统,《尚书·仲虺之诰》已有“好问则裕”之说,意为勤于提问能丰富学识,体现谦逊的治学态度。

    (来源: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


二、词源与演变

  1. 古代用法

    • 文言词性:作动词短语,如《荀子·劝学》“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 构词分析:“好”为动词(喜好),“问”为对象,构成动宾结构。

      (来源:王力. 古代汉语词典[Z]. 北京:中华书局,2000.)

  2. 现代语义扩展

    除本义外,衍生出“好学善思”的引申义,如“好问精神”常与创新意识关联。

    (来源:吕叔湘. 现代汉语八百词[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三、典型用法示例

  1. 现代语境

    • 教育领域:“培养学生好问的习惯,是启发式教学的关键。”
    • 人物描写:“这位科学家以好问著称,常为难题追本溯源。”
  2. 成语与格言

    • “勤学好问”:形容勤奋学习并积极提问,见《朱子语类》。
    • “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与之近义,但更强调虚心请教。

      (来源:温端政. 中国谚语大辞典[Z].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四、文化内涵

儒家思想将“好问”视为修身途径。《礼记·中庸》提出“博学之,审问之”,将提问置于治学核心环节,体现中华文化对求知主动性的推崇。

(来源:陈戍国. 礼记校注[M]. 长沙:岳麓书社,2004.)

网络扩展解释

“好问”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勤于向他人请教或主动探求知识,体现了求知态度与学习精神。以下为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1. 读音:根据权威来源(如《书经》等古籍引用),应读作hào wèn(“好”为四声),而非“hǎo wèn”。

    • 注:部分网页因现代口语习惯误标为“hǎo wèn”,但在经典语境中,“好”表“喜好、勤于”,故读四声更准确。
  2. 词义:

    • 勤于请教:主动向他人提问以解决疑惑,如《史记》提到“好问近乎智”,强调提问与智慧的关系。
    • 广泛求知:不仅限于人际请教,也包含自我探究,如苏轼在奏表中提及“陛下好问之初”,指广泛征询意见。

经典出处


用法与延伸


注意

别人正在浏览...

白地钱白芩半宵勃谿不祀逋余残棋踌躇满志传车慈懿丹葵杕栗杜陵杰法本奉承忿懫高粱米功筑寡徒闺中故疏骇愕黑槎槎河祗脯红颜环眼槥车驾鹅见好矫匡金盏花灸治剧繁挎包阃命来意老货老手马迹蛛丝朦头转向绵矩盘阿丕丕铺轨敲杀倾家破産蹊辙三公子三十六物随葫芦打汤素卷条比铁丝网外姑挝妇翁无可比伦鰕菜香雪海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