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纳的意思、亲纳的详细解释
亲纳的解释
亲近结纳。《后汉书·臧宫传》:“ 光武 察 宫 勤力少言,甚亲纳之。”
词语分解
- 亲的解释 亲 (親) ī 有血统或夫妻关系的:亲属。亲人。亲缘。双亲(父母)。亲眷。 婚姻:亲事。 因婚姻联成的关系:亲戚。亲故。亲邻。亲朋。 称呼同一地方的人:乡亲。 本身,自己的:亲睹。亲聆。亲笔。 感情好
- 纳的解释 纳 (納) à 收入,放进:出纳。藏污纳垢。 接受:采纳。笑纳。纳谏。 享受:纳福。纳凉。 缴付:纳税。 补缀,缝补;现多指密密地缝:纳鞋底。 姓。 缴出吐 笔画数:; 部首:纟;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亲纳”的汉语词典释义
“亲纳”是一个古汉语复合动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主要保留在历史文献或特定语境中。其含义需从构词语素和古代用法来理解:
-
“亲自接纳;亲自接受”
- 释义: 指主体(通常为地位较高者)以亲自、直接的方式接受或采纳某人、某物或某种意见、建议。
- 语素分析: “亲”表示亲自、亲身;“纳”表示接纳、接受、采纳。
- 例句/文献佐证:
- 《后汉书·窦融传》:“帝高其节,…亲纳 其女为贵人。” (指皇帝亲自接纳窦融的女儿为贵人)
- 可引申用于抽象事物,如意见、计策等,表示亲自采纳。例如:“君王亲纳忠言,励精图治。”
- 来源参考:
-
“亲近信任并接纳”
- 释义: 强调在接纳的同时,包含着亲近、信任的情感或态度。常用于描述君主对臣子、长辈对晚辈的关系。
- 语素分析: 此义项更侧重“亲”所包含的“亲近、亲密”之意与“纳”的结合。
- 例句/文献佐证:
- 此义项多隐含在具体语境中。如描述某臣子“深得宠信,常被亲纳于帷幄”,即包含亲近信任地接纳其参与机密之意。
- 来源参考:
补充说明:
- 同义词/近义词: 亲受、亲受、接纳、采纳、宠信(侧重信任时)。
- 反义词: 疏远、排斥、拒绝、摒弃。
- 使用特点: “亲纳”带有明显的书面语和古语色彩,现代日常交流中极少使用。其核心意义在于强调行为主体(施动者)在“接纳”这一动作上的亲力亲为或情感投入。
请注意: 由于“亲纳”在现代汉语中非常用词,大型权威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可能未单独收录该词条。以上释义主要依据古汉语语料库、大型历时性词典(如《汉语大词典》)的收录情况以及古汉语字词的构词规律分析得出。古籍中的具体用例是理解其含义的关键。
网络扩展解释
“亲纳”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亲近结纳”,具体解释如下:
词义解析
-
字义拆解
- “亲”:指亲近、亲密,强调情感或关系上的接近。
- “纳”:意为接纳、接受,引申为主动建立联系或收容。
组合后表示通过主动亲近来建立或深化关系。
-
语境用法
该词多用于描述人际交往中的主动示好行为,常见于历史文献。例如《后汉书·臧宫传》记载:“光武察宫勤力少言,甚亲纳之”,指刘秀因欣赏臧宫的勤勉寡言而主动亲近并重用他。
权威出处与示例
- 文献来源:主要出自《后汉书》,用于描述帝王对臣子的赏识与信任。
- 现代适用性: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出现在古文研究或特定文学创作中。
补充说明
- 近义词:亲善、交好、结纳。
- 反义词:疏远、排斥、决裂。
若需进一步了解《后汉书》原文背景或相关典故,可参考、4、5等来源的详细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兵不雪刃秉钧轴不置可否大谬眈视诞受大使馆碘酒底帐斗脚梵学风度奉事刚气归复归赵海蜇黑不溜偢横野后録鹄酸唬吓家怀豇豆红嫁娶家世集吉拜记将金瑜絶幕开设孔约宽愉苦海黎苗落荒慢公蜜水炮台骈体漂轻飘香贫道平夜桥洞敲锣打鼓欺惑钦恤琼珠三男子烧指赦过石滚锁封探筹搪塞惟所欲为汙口横衊献豆霞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