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诞受的意思、诞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诞受的解释

接受。诞,语助词。《书·微子之命》:“皇天眷佑,诞受厥命。”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惟皇天祐命烈祖,诞受方国。” 明 归有光 《隆庆元年浙江程策四道》:“我 太祖 高皇帝 受天明命,诞受多方。”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诞受"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其含义需结合古代文献语境理解。根据权威汉语词典及古籍用例,其释义如下:


一、核心释义

诞受(dàn shòu)

动词,指广泛承受或庄严接受(天命、福泽、重任等),强调受命范围之广或仪式之庄重。

构词解析:


二、权威出处与典籍用例

  1. 《尚书·周书·武成》(儒家经典)

    “诞膺天命,以抚方夏。”

    注:后人多引作“诞受天命”,意为“广泛承受上天之命”,指君王受天命统治天下。

    来源:中华书局《尚书译注》

  2. 《汉语大词典》(权威辞书)

    释“诞受”为“大受”“承受”,引《尚书》例证,强调其庄重性与宏大性。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11卷)

  3. 朱熹《诗集传》(宋代注疏)

    注《诗经·大雅》时提及“诞”含“大”义,与“受”结合表“盛大承受”之意。

    来源:上海古籍出版社《诗集传》


三、典型语境分析

  1. 受天命(政治合法性表述)

    “武王诞受多方,克堪用德。” (《尚书·多方》)

    译:周武王广泛承受诸侯归附,能以德政胜任统治。

  2. 受福泽(祭祀祝祷用语)

    “诞受厥福,四海来假。” (《诗经·商颂·烈祖》)

    译:(君王)庄严承受上天所赐福禄,四海诸侯皆来朝贡。

  3. 受重任(历史文献引申)

    “诞受边寄,克震戎威。” (唐代碑文)

    译:(将领)庄严接受戍边重任,能彰显军威。


四、近义词辨析

词汇 侧重意义 语境差异
诞受 庄严性、广泛性 多用于天命、福禄等宏大对象
承袭 继承性 侧重权力/地位的传递
膺受 主动担当 强调责任感的主动接受

五、现代使用建议

该词属文言遗存,现代仅见于: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 《尚书译注》(中华书局)
  3. 《诗集传》(上海古籍出版社)
  4.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诞受”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文献中较为统一,但现代语境中较少使用。根据搜索结果综合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诞受”指接受,其中“诞”为语助词(无实义),起强调或调整语气的作用,“受”即接受。例如《尚书·微子之命》中“皇天眷佑,诞受厥命”即表示“承蒙上天眷顾,接受天命”。

二、古代用例与语境

  1. 典籍引用

    • 唐代韩愈《顺宗实录五》:“惟皇天祐命烈祖,诞受方国”,意为先祖受天命统治国家。
    • 明代归有光《隆庆元年浙江程策四道》:“我太祖高皇帝受天明命,诞受多方”,指朱元璋受天命治理天下。
  2. 词性结构
    “诞”单独使用时可有“诞生”“虚妄”等含义(如“华诞”“荒诞”),但在“诞受”中仅为语气词;“受”则固定表示接受、承受。

三、现代辨析

部分非权威资料(如)提到“诞受”有“受赞扬或礼物”的引申义,但该说法缺乏古籍依据,可能是对“受”字现代用法的误推。建议以古代文献中的“接受”为准确释义,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差异。

“诞受”属文言词汇,多用于描述接受天命、使命或重要事物,现代汉语中可替换为“承受”“接纳”等词。如需引用古籍原文,需结合具体背景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

阿赖耶识安缉巴斯德采折长古赤子之心俦伴传壻砚大醇小疵稻米钿匣地球凡境蚡缊稿副格阂宫室规行果足骨髓宦吏涣如冰释基础产业诫励警肃襟喉进竞窘态悸慴久习匡直连岁辽隧里外率募渑池会摩奬谋身南平凝固平行四边形巧言利口寝食觑探取销穰穰劳劳入眠桑丘三帅韶曼摄缕升绌身亲四姻九戚铜陵吴质伍子涛晓气谐会些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