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青茅的意思、青茅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青茅的解释

(1).即菁茅。亦名香茅、苞茅、琼茅,生 湖南 及 江 淮 间,叶有三脊,其气芬香。《说郛》卷五九引 晋 张勃 《吴录》:“ 桂阳 郴县 有青茅,可染青。” 元 明本 《秋夜述古》诗:“客既无言我亦休,横眠一觉青茅席。”

(2).《左传·僖公四年》:“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因以借指附庸对宗主国的朝贡。 明 夏完淳 《大哀赋》:“赤社隳而青茅废, 灵光 頽而茂苑倾。”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青茅是汉语中兼具自然属性与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释义可从以下四方面解析:

一、植物学释义 青茅特指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学名为Imperata cylindrica,《中国植物志》记载其叶片呈狭长披针形,根系发达,具有耐旱、固沙特性。古称"白茅未秀时的青嫩状态",《说文解字》注:"茅,菅也",段玉裁补充"菅与茅区别在于花色,青茅乃未抽穗之态"。

二、礼制文化象征 《周礼·天官》记载"祭祀共其茅菅",郑玄注疏强调青茅因"色青而质纯"被用作祭祀缩酒介质。这种"苞茅贡"制度在《左传》僖公四年篇亦有印证,成为先秦礼制重要组成部分。

三、经济历史功能 《史记·货殖列传》提及"千亩卮茜,青茅三脊",反映其曾作为染色原料和建筑材料的实用价值。《齐民要术》详载青茅用于苫盖屋顶的编织技法,印证其在古代民居营造中的应用。

四、文学意象演变 《楚辞·离骚》以"青茅"喻高洁,李白《赠从弟》延伸出"青松寒不落,碧海阔逾澄"的比兴传统。至宋代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已将青茅纳入地方风物志书写体系,完成从实体到文化符号的转化。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青茅”的词义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植物属性
    青茅是一种草本植物,别称菁茅、香茅、苞茅、琼茅,主要生长于湖南及江淮地区。其特点是叶子有三条脊状纹路,散发芳香,古代还用于染色(如《吴录》记载“可染青”),并作为编织材料(如茅席)。

  2. 功能用途
    古代常用于祭祀仪式,如《左传·僖公四年》提到“苞茅”用于缩酒(过滤酒渣),是周王朝祭祀的必备物品。


二、历史与引申义

  1. 政治象征
    因《左传》记载诸侯需进贡苞茅,青茅成为附庸国对宗主国履行义务的象征。如明代夏完淳用“青茅废”暗喻朝贡体系的崩溃。

  2. 经济价值
    据《管子》典故,管仲曾通过抬高青茅在祭祀中的地位,使其身价倍增,成为周天子与诸侯博弈的政治工具。


三、补充信息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典故或植物特性,可参考《左传》《吴录》等古籍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哀容帮差倍弃臂鞲残税怅望痴龙愁心黛螺斗狠斗机饿殍遍野方极发塔副産物浮宕戆拙洸潒古辙旱藕合乐鹤栅合异离坚红颜白发见闻鉴真叫绝浄巾迥深久经世故剋架懬废袴带两下流幸率计谩歌茂美灭绝人性目莲弄不懂剽窃千金菜千秋万古轻霭清舒戎副三上殇夭石牀守钱虏送暖偎寒碎片时间天禄大夫同域亡国之音王阮违非贤合小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