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即菁茅。亦名香茅、苞茅、琼茅,生 湖南 及 江 淮 间,叶有三脊,其气芬香。《说郛》卷五九引 晋 张勃 《吴录》:“ 桂阳 郴县 有青茅,可染青。” 元 明本 《秋夜述古》诗:“客既无言我亦休,横眠一觉青茅席。”
(2).《左传·僖公四年》:“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因以借指附庸对宗主国的朝贡。 明 夏完淳 《大哀赋》:“赤社隳而青茅废, 灵光 頽而茂苑倾。”
关于“青茅”的词义解释如下:
植物属性
青茅是一种草本植物,别称菁茅、香茅、苞茅、琼茅,主要生长于湖南及江淮地区。其特点是叶子有三条脊状纹路,散发芳香,古代还用于染色(如《吴录》记载“可染青”),并作为编织材料(如茅席)。
功能用途
古代常用于祭祀仪式,如《左传·僖公四年》提到“苞茅”用于缩酒(过滤酒渣),是周王朝祭祀的必备物品。
政治象征
因《左传》记载诸侯需进贡苞茅,青茅成为附庸国对宗主国履行义务的象征。如明代夏完淳用“青茅废”暗喻朝贡体系的崩溃。
经济价值
据《管子》典故,管仲曾通过抬高青茅在祭祀中的地位,使其身价倍增,成为周天子与诸侯博弈的政治工具。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典故或植物特性,可参考《左传》《吴录》等古籍记载。
《青茅》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指草的一种,通常指茅草或青色的草。草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具有青绿色的色彩。
《青茅》这个词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其中一个是青部首,表示与颜色和草相关的意思;另一个是茅部首,表示与茅草相关的意思。该词共有13个笔画。
《青茅》一词来源于中国古代的文化和自然环境。在古代农耕社会中,茅草被广泛用于屋顶覆盖、编织工具等方面,因此“茅”这个字成为代表茅草的象形字。而“青”则是表达颜色和代表自然界的字。因此,《青茅》成为表示用青色的茅草或青色的草的词语。
《青茅》的繁体字为「靑茅」。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存在差异。对于《青茅》这个词,古时候采用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
1. 这片田地上长满了青茅,看起来非常美丽。
2. 我家的屋顶用青茅覆盖,经得起风雨的考验。
一些相关的组词有:青苔、茅草、青翠、茅屋、草地。
与《青茅》有相似或相近意思的词语有:青草、青蒿、翠绿。
与《青茅》相反的词语包括:黄草、枯草、凋零。
艾蒿奥室白兔公薄持枹木履边韩骠姚别乘不着德士跺跶芳苓风幔風席寡鹤好闻候奄怀抱儿蝗蝻夹棍浇墓节损旌褒旧史氏鞠部头绝缘锯鲨刊刷控名责实匡尧窥宋老不着禄直麦穗两岐孟飨木槽马排立平光光贫辛箝籋轻畅青原琼华宴髷髻壬奇三兆伤秋神才生各札身契舒畅痰厥天宛题亲武魄香精县治萧爽习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