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名责实的意思、控名责实的详细解释
控名责实的解释
引名以求实。《史记·太史公自序》:“名家苛察缴绕,使人不得反其意,专决於名而失人情,故曰‘使人俭而善失真’。若夫控名责实,参伍不失,此不可不察也。” 裴駰 集解引 晋灼 曰:“引名责实,参错交互,明知事情。”《隋书·经籍志三》:“名者,所以正百物,叙尊卑,列贵贱,各控名而责实,无相僭滥者也。”
词语分解
- 控的解释 控 ò 告状,指出罪恶:控告。控诉。指控。被控。 节制,驾驭:控制。遥控。 开弓:弓不再控。 投:控于地。 人的头部朝下或使让残液流出容器的口朝下:控净。控一控。 笔画数:; 部首:扌; 笔顺编号:
- 责实的解释 求实;符合实际。《史记·太史公自序》:“若夫控名责实,参伍不失,此不可不察也。” 宋 苏轼 《议学校贡举状》:“右臣伏以得人之道,在於知人,知人之法,在於责实,使君相有知人之才,朝廷有责实之政,则胥
网络扩展解释
“控名责实”是一个成语,读音为kòng míng zé shí,其核心含义是通过名称与实际的对应当追求名实相符。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 字词分解
- 控:引导、约束;
- 名:名称、名声;
- 责:要求、验证;
- 实:实际、实质。
整体意为通过名称来验证实际,使名与实相互匹配。
出处与背景
该成语最早出自《史记·太史公自序》,原文为:
“名家苛察缴绕……若夫控名责实,参伍不失,此不可不察也。”()
此处“名家”指战国时期的名家学派,主张通过逻辑辨析名实关系。成语反映了名家的核心思想,即强调名(概念)与实(事实)必须严格对应,避免名不副实。
用法与结构
- 语法功能:联合式结构,通常在句中作谓语或宾语,如“治理需控名责实,方能取信于民”。
- 适用场景:多用于强调制度规范、考核标准等需要名实相符的语境,例如行政管理、学术研究等。
延伸理解
- 哲学意义:与儒家“正名”思想有相似之处,但更注重逻辑验证,强调通过名称反推实际,而非单纯规范伦理。
- 现代应用:可用于批评形式主义,如“某些政策若只重表面名称,不控名责实,终将流于空谈”。
近义词
- 循名责实:按名称要求实际内容,意义相近,但更强调“遵循”而非“引导”。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控名责实”不仅是一个语言工具,更蕴含古代逻辑学对名实关系的深刻洞察,对现代管理仍有借鉴意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控名责实是一种常见的说法,它的意思是指在命名事物的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准确描述,不能虚假夸大或误导他人。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这个词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控名责实共包含两个字,控和名责实。其中,“控”字的部首是手,总共有12画;“名”字的部首是口,总共有5画;“责”字的部首是老,总共有9画;“实”字的部首是宀,总共有8画。
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尔雅》一书中,它指的是在命名事物时要真实准确。繁体字中,“控”字的表达形式和简体字相同,而“名”字在繁体中写作“名”,“责”字写作“責”,“实”字写作“實”。
在古时候,汉字写法有些许不同。例如,“控”字在古代写作“㧴”;“名”字在古代写作“名”或“名亻”;“责”字在古代写作“责”或“責”;“实”字在古代写作“寔”或“實”。
以下是一些例句,展示了“控名责实”的用法:
1. 作为一个诚实的人,你应该控名责实地陈述事实。
2. 该公司以控名责实的态度为客户提供最真实可靠的信息。
3. 这位演员深受观众喜爱,因为她在表演中始终控名责实。
与“控名责实”相关的组词有:“控诉”、“名义”和“实际”。其中,“控诉”指的是对某人或某事提出指责或抱怨;“名义”指的是把事情或活动的名称写在文件或记录上,作为证明或辩解的根据;“实际”指的是真正的存在或发生的情况。
控名责实的近义词为“实事求是”,意思是指对事物要求真实客观,不主观臆断或夸大其词。而反义词则是“虚名实表”,指的是名义上的地位或身份和实际表现不符。
总结一下,“控名责实”是指在命名事物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准确描述,不能虚假夸大或误导他人。它是一个重要的原则,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商业、政治、法律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