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蝗蝻的意思、蝗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蝗蝻的解释

蝗的幼虫。形似成虫而翅短,身小头大。也叫跳蝻。 宋 苏舜钦 《有客》诗:“蛮夷杀郡将,蝗蝻食民田。”《明史·五行志一》:“十年四月,两京、 山东 、 河南 蝗蝻伤稼。”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庶政·申报灾伤》:“夫地方遇有水旱蝗蝻,印官即宜亲查。”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蝗蝻是汉语中对蝗虫幼虫阶段的专称,特指从卵孵化后至成虫羽化前的若虫形态。这一阶段的蝗虫尚未发育出完整的翅膀,仅具备跳跃能力,但已表现出与成虫相似的植食性特征,对农作物具有直接破坏性。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定义,蝗蝻属于“不完全变态”昆虫的发育阶段,其体形较成虫小,体色常随环境变化呈现灰绿或黄褐色。在《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昆虫卷》中,蝗蝻被描述为群居性害虫,具有聚集迁移习性,尤其在干旱条件下易引发大规模蝗灾。

中国农业农村部发布的《蝗虫测报技术规范》指出,蝗蝻共有5个龄期,其取食量随龄期增长呈指数级上升,3龄后进入暴食期,每日可啃食相当于自身体重3倍的植物组织。这一生物学特性使其成为农林业重点监测对象。

网络扩展解释

蝗蝻是蝗虫的幼虫阶段,具体解释如下:

  1. 定义与别称
    蝗蝻指蝗虫的若虫(幼虫),又称“跳蝻”。其形态与成虫相似,但翅膀短小,身体较小且头部比例较大,后腿发达,善于跳跃。

  2. 形态特征

    • 体长仅约4.8毫米,体色多为褐色;
    • 眼后方有白色纵纹,背部中央有一条贯穿头尾的白色纵线;
    • 后腿腿节特别粗壮,适应跳跃。
  3. 生命周期
    蝗蝻需经历4-5次蜕皮才能发育为成虫,每次蜕皮称为一个龄期,整个过程称为“一个世代”。此阶段主要栖息于低海拔山区的枯叶层或农田中。

  4. 历史与文献记载
    该词在宋代苏舜钦的诗句“蝗蝻食民田”及《明史》中均有出现,反映其作为农业害虫的影响。

  5. 生态影响
    蝗蝻群聚时会对农作物造成严重破坏,历史上常与自然灾害并列记录,如“水旱蝗蝻”。

如需进一步了解蝗虫的完整生长周期或防治方法,可参考农业类权威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八卦方位扮妆边臣插戴朝考抽检禄马传宗接代垂头塌翅触引挡泥板地记短程端肃俸积奉制高栖刮剌觚编焊钳合脊横队话碴儿恍如梦寐回腰鞬服江堤加速度节用裕民晋绅九子魔母克昌暌群猎客柳阴漏越履水珠怕三怕四青秀穷独蹊辙扰逼森敷生涩涩使臣石坛刷亮水灾殊路淑美黍穟四黄铁卧单团头味尘围地榅桲无关紧要乡捷峡崥系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