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蝗蝻的意思、蝗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蝗蝻的解释

蝗的幼虫。形似成虫而翅短,身小头大。也叫跳蝻。 宋 苏舜钦 《有客》诗:“蛮夷杀郡将,蝗蝻食民田。”《明史·五行志一》:“十年四月,两京、 山东 、 河南 蝗蝻伤稼。”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庶政·申报灾伤》:“夫地方遇有水旱蝗蝻,印官即宜亲查。”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蝗蝻是蝗虫的幼虫阶段,具体解释如下:

  1. 定义与别称
    蝗蝻指蝗虫的若虫(幼虫),又称“跳蝻”。其形态与成虫相似,但翅膀短小,身体较小且头部比例较大,后腿发达,善于跳跃。

  2. 形态特征

    • 体长仅约4.8毫米,体色多为褐色;
    • 眼后方有白色纵纹,背部中央有一条贯穿头尾的白色纵线;
    • 后腿腿节特别粗壮,适应跳跃。
  3. 生命周期
    蝗蝻需经历4-5次蜕皮才能发育为成虫,每次蜕皮称为一个龄期,整个过程称为“一个世代”。此阶段主要栖息于低海拔山区的枯叶层或农田中。

  4. 历史与文献记载
    该词在宋代苏舜钦的诗句“蝗蝻食民田”及《明史》中均有出现,反映其作为农业害虫的影响。

  5. 生态影响
    蝗蝻群聚时会对农作物造成严重破坏,历史上常与自然灾害并列记录,如“水旱蝗蝻”。

如需进一步了解蝗虫的完整生长周期或防治方法,可参考农业类权威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蝗蝻:释义及其词源

蝗蝻(huāng nǎng)是一个汉字词语,常用于描述昆虫“蝗”的幼虫阶段。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虫,由6笔构成。

“蝗蝻”一词来源于古代汉语,最早出现在《尔雅·释昆虫》一书中。它原本指的是昆虫“蝗”的幼虫,由于蝗虫大肆破坏农作物,给农民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在古代被视为一种农害。

在繁体字中,蝗蝻的写法类似于繁體字“蝗蟢”。它采用了比简体字更多的繁复笔画,展现了古代汉字的书写风格。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蝗蝻的写法略有不同。古时候汉字写作“蝻”,相较于现代写法,它少了一个蝗字的部首“虫”,只保留了“黄”字部分。这种写法在古代较为常见,但现代已经不再使用了。

例句

1. 农民们为了防止蝗蝻的出现,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

2. 这片农田遭受了蝗蝻的袭击,庄稼损失惨重。

相关组词

1. 蝗虫(huáng chóng):用于指代“蝗”的成虫阶段。

2. 农害(nóng hài):指对农作物、农田以及农业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因素。

近义词

1. 蚂蚱(mǎ zhà):泛指一类昆虫,与蝗蝻在形态上有一定相似。

2. 蛴螬(qí cōng):也是指昆虫“蝗”的幼虫,与蝗蝻在含义上相近。

反义词

蝗蝻作为蝗的幼虫阶段的称呼,其反义词应是“蝗虫”,指蝗的成虫阶段。

别人正在浏览...

奥雅巴洛克艺术扳连便罢辩辩鼈饮谌杵城府痴龙醇醪鉏烟村箫社鼓倒社大前儿杜门塞窦钝兵挫锐厄抑公子国産红衣主教虹烛锭厚利鹘打雁护田林椒花颂浇饡景想锦绅酒荒集贤距击穅粃口册擂搥伶丁柳宠花迷泷吏轮轴嘛呢轮披视强恕圻鄂亲穆壤土牲畜生意盎然失闪首简霜露之疾庶姓汰淘通亲土蚕未央殿温户翔鸾舞凤现钟弗打小猢狲消磨硝烟弥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