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士的意思、德士的详细解释
德士的解释
宋 温州 人 林灵素 ,少从浮屠学,苦其师打骂,改当道士。后以方术为 宋徽宗 所宠,“欲废释氏以逞前憾”,请改僧为德士。 徽宗 采纳其建议,遂于 宣和 元年正月下诏废佛。 宋 费衮 《梁溪漫志·改德士颂》:“ 宣和 庚子,改僧为德士,一时浮屠有以违命被罪者。”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诗》:“ 政和 间, 林灵素 主张道教,建议以僧为德士,使加冠巾,其意以释氏为出其下耳。 临川 饶德操 ,时弃儒为僧,作《德士颂》四首。其一云:‘德士旧来称进士,黄冠初不异儒冠。种种是名名是假,世人谁不被名谩。’”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释道·废佛氏》:“除佛之禁,莫酷於 元魏 太武帝 ……又次,则 宋 宣和 中除佛教,改佛为大觉金仙,佛寺为神霄宫,僧加冠簪为德士,其事皆 徽宗 独断。”参阅《宋史·徽宗纪四》。
词语分解
- 德的解释 德 é 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品行,品质:美德。品德。公德。德行。道德。德性。德育(以一定的社会要求,进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德才兼备。度德量力。德高望重。 心意,信念:一心一德。
- 士的解释 士 ì 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士族。士大夫。 旧时指读书人:士子。士民。学士。 未婚的男子,泛指男子:士女。 对人的美称:志士。烈士。女士。 军衔的一级,在尉以下;亦泛指军人;上士。士兵
网络扩展解释
“德士”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需结合历史背景和地域文化理解:
一、历史宗教含义(宋代)
-
僧侣改称事件
北宋政和至宣和年间(约1111-1125年),道士林灵素因早年受佛门苛待,得宠于宋徽宗后,建议将佛教僧侣改称“德士”,并令其穿戴道冠服饰,意图削弱佛教地位。徽宗采纳此议,于宣和元年(1119年)下诏废佛。
-
僧侣别称
此后“德士”成为僧侣的别称,但这一称呼带有政治干预宗教的色彩,反映了当时佛道之争的历史背景。
二、现代地域含义(东南亚)
- 出租车名称
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德士”是潮州话音译词,对应英文“Taxi”,即出租车。这一用法源于方言发音,属于区域性称呼。
三、其他引申含义
- 品德高尚的士人
极少数语境中,“德士”可指德行出众的士人,但此用法较罕见,多见于个别文献或成语解释(需注意该来源权威性较低)。
该词核心含义为宋代宗教改革中的僧侣改称事件及东南亚出租车名称,其他用法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建议优先参考权威历史文献或地区语言习惯。
网络扩展解释二
德士(dé shì)是一个汉字词,它的拆解部首是“彳”和“土”,拼音为“dé shì”。德士这个词来源于古时候的汉字书写,它的繁体字为「德」,在古代的汉字书写中,它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关于德士的用法,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例句了解它的意思和用法:
1. 他是一名非常有德士的商人。
2. 这个社区的志愿者们以德士为荣,积极帮助其他人。
3. 德士的精神在我们的社会中非常重要,它代表了善良、诚实和助人为乐。
德士一词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如下:
组词:
1. 德行(dé xíng)
2. 德行良好(dé xíng liáng hǎo)
3. 道德(dào dé)
4. 高尚德行(gāo shàng dé xíng)
近义词:
1. 善良(shàn liáng)
2. 美德(měi dé)
3. 好人(hǎo rén)
反义词:
1. 恶德(è dé)
2. 不道德(bù dào dé)
3. 无德(wú dé)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