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军中负责侦察敌情的官员。《左传·成公十八年》:“ 张老 为候奄。” 杨伯峻 注:“候奄即元候,亦即……候正。”《左传·襄公十九年》:“军尉、司马、司空、舆尉、候奄皆受一命之服。”《国语·晋语七》:“使 张老 为司马,使 范献子 为候奄。”
“候奄”是古代中国军事体系中的一个官职,主要职责与侦察敌情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定义与职责
候奄是春秋时期军队中负责侦察、情报收集的专职官员,属于军事编制中的重要职位。其职能包括探查敌方动向、分析战场形势,为军队决策提供依据。
别称与关联职务
根据《左传》注释,候奄也称为“候正”或“元候”,可能与“司马”“军尉”等官职并列,共同承担军队管理职责(《左传·襄公十九年》提及“军尉、司马、候奄皆受一命之服”)。
文献记载
名称解析
“候”指侦察、观测,“奄”在古汉语中有覆盖、总揽之意,合称即表示全面负责敌情监察的官员。
历史背景
候奄多见于春秋时期晋国的军事文献,可能与当时频繁的诸侯战争及专业化军事分工发展有关,属于早期军事情报系统的雏形。
候奄(hòu yǎn)是一个汉字词语,在现代汉语中形容某事情突然地发生、迅速而短暂的意思。
候奄由“亻”(人偏旁)和“奄”(奄字旁)组成,总共7个笔画。
候奄最初来源于《论语·子罕第八》:“候门者,候亦旃也,候而无候,非亦远者之候,亦足以为候也已。”意为等候门外的人,并不是真正等候,而是只是站在那里而已,与此引申的“奄”意即是迅疾之意。
候奄的繁体字为“候奄”。
古时候写法为“候⿱广某”。
1. 突然间黑云密布,随后候奄暴雨倾盆。
2. 这件事候奄就有了结果。
候奄无法和其他字组成词语。
近义词:突然、短暂、迅速
反义词:缓慢、持久、渐进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