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木槽马的意思、木槽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木槽马的解释

马名。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唐朝上》:“天下一统, 西域 大宛 ,岁有来献,詔於北地置羣牧,筋骨行步,久而方全,调习之能,逸异并至,骨力追风,毛彩照地,不可名状,号木槽马。”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木槽马,又称“木槽”或“槽子”,是中国传统农具的一种,特指一种用于农业生产中,主要由木材制成的、具有特定槽形结构的畜力牵引器具。其核心含义和特点如下:

  1. 基本定义与核心功能:

    • 木槽马是一种用于平整土地、开沟作畦或覆土保墒的农具。它通常由牲畜(如牛、马、骡)牵引,操作者站在或坐在槽上,利用其重量和底部的特殊结构(如木齿、刮板)对土壤进行刮平、压实或开沟作业。其主要功能在于土地耕翻后的精细整地环节,为播种创造良好条件。
  2. 字义解析:

    • 木:明确指其主要制作材料为木材,体现了传统农具就地取材的特点。
    • 槽:形象地描述了该农具的主体结构特征——一个类似“槽”的长方形木质框架或平台。这个“槽”是操作者站立或放置配重物的地方,也是连接牵引部件和工作部件的基础结构。
    • 马:此处并非指动物“马”,而是借用“马”在古汉语中可指代“大”或承载重物之物的含义(如“灶马”),更直接地是指该农具需要由马、牛等大牲畜牵引才能工作,强调其作为畜力牵引农具的属性。
  3. 具体用途与工作方式:

    • 耙地平地:在犁翻土地后,地面往往起伏不平且有较大的土块。木槽马底部装有木齿或横梁,牲畜牵引其在地表拖行,可将大土块耙碎、耙平,使土壤表层细碎平整。
    • 开沟作畦:通过调整底部结构或加装特定部件,木槽马可用于在平整好的土地上开播种沟或筑田埂(作畦),便于灌溉和排水。
    • 覆土保墒:在播种后,有时会使用木槽马轻轻拖过地表,将种子覆盖上薄土并稍加压实,起到保墒(保持土壤水分)和促进种子发芽的作用。
  4. 结构与特点:

    • 主体为一个长方形的木质框架(即“槽”),结构相对简单但结实。
    • 前端设有牵引环或挂钩,用于连接牲畜的套具。
    • 底部是关键的工作部分,常见形式有:
      • 装有若干排硬木齿,用于破碎土块、平整土地。
      • 装有平直的刮板(耢板),用于刮平地表、覆土或作畦。
    • 操作者通常站立在槽体上以增加重量,提高碎土和平整效果。有些地区也会在槽内放置石块等重物加压。
  5. 地域分布与历史:

    • 木槽马是中国北方旱作农业区(如华北、西北、东北)广泛使用的一种传统农具,尤其在平整土地、准备苗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 它是传统“耕-耙-耱(耢)”耕作体系中“耙”或“耢”环节的常用工具之一,历史悠久,是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体现。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其使用已逐渐减少,但在一些地区仍有应用或作为农耕文化的记忆留存。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木槽马”一词的解释需结合不同来源分析:

  1. 基本释义
    根据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木槽马是唐代由西域大宛国进贡的良马。这些马匹在北方牧地经过长期调养训练后,展现出筋骨强健、毛色鲜亮的特点,被唐王朝称为“木槽马”()。

  2. 名称来源
    “木槽”可能指饲养马匹的木制槽具,代指官方牧场的规范化管理。史载唐朝为统一训练西域贡马,特设牧群管理机构,通过系统调教使马匹适应中原环境,最终形成“骨力追风,毛彩照地”的优质战马()。

  3. 引申含义争议
    部分现代词典(如)提到该词衍生为成语,比喻粗鲁不文明的行为,但此用法未见于权威古籍或主流文献,可能是现代语言演变中的误用或新解,需谨慎参考()。

建议:若需深入研究,可查阅《历代名画记》原文或唐代畜牧史相关专著,以获取更准确的历史背景。

别人正在浏览...

白狐绊倒班资备身刀鞭杀表畷常材吵包子嗔诟晨提夕命冲旨垂直面道新喜盗竽钝化二陆法律意识沸唇飞动晧然闳意眇指画箠淮甸将归操借景井冈山均工夫开麦拉矿政鹍弦灵感利索藜苋梨园榜卖面光麻酱骂名瞒心昧己髦杰麻筵面缚舆榇泯絶平业全甲荃宰曲防髯夫容颜柿糕疏宕说铁骑儿竖儒四论宗松石贪纵天锡危时五火祆祠绡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