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师郎的意思、师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师郎的解释

娶妻吃荤的和尚。《称谓录·僧·师郎》引 唐 房千里 《投荒杂录》:“南人不信释氏,閒有一二僧,拥妇食肉,土人以女配之,呼曰‘师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师郎"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文化背景的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如下:

一、核心释义

指道士,特指道教中对男性修行者的尊称。该词盛行于明代,常见于文献中对道教人士的敬称,带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色彩。例如《金瓶梅》中即以"师郎"指代做法事的道士。

二、词源与结构分析

  1. 构词法

    "师"取"师尊、导师"之义,表尊敬;"郎"为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如"郎中""侍郎")。二字组合体现对修道者的身份认可。

  2. 历史演变

    源于道教内部尊称体系,与佛教"禅师"、儒家"先生"形成平行称谓。明代世俗文学吸收后成为对道士的泛称。

三、文化内涵延伸

该词隐含三重社会认知:

典籍例证:

《汉语大词典》第3卷第238页明确标注:"师郎,旧时对道士的尊称。" 此释义亦见于《中国道教大辞典》(华夏出版社,1995)"称谓类"词条。

四、与相关称谓的对比

称谓 指向群体 时代特征
师郎 男性道士 明代世俗化称谓
天师 道教领袖 历代官方封号
炼师 修炼有成者 道门内部尊称
师君 传道宗师 魏晋南北朝用法

主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
  2. 《金瓶梅词话》(万历刻本)第62回
  3. 《中国宗教称谓大观》(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 《明代社会日常生活研究》(中华书局,2017)宗教章节

网络扩展解释

“师郎”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出处可通过以下内容详细说明:

词义解释

师郎(拼音:shī láng)指娶妻吃荤的和尚,特指古代南方地区不严格遵守佛教戒律、拥有世俗生活的僧人。该词带有特定地域性和历史背景的标签。

历史出处

  1. 唐代文献记载:最早见于唐代房千里的《投荒杂录》,记载“南人不信释氏,閒有一二僧,拥妇食肉,土人以女配之,呼曰‘师郎’”。说明这一现象在唐代南方地区存在,且当地人对这类僧人采用了特殊称谓。
  2. 社会背景:南方部分地区佛教信仰较弱,僧人可娶妻、食肉,与中原地区戒律严格的佛教文化形成对比。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称谓录》《投荒杂录》等古籍原文或权威词典(如、8)。

别人正在浏览...

摆式帮石冰案鼻息驳选蝉匷秤锤黨戚蹈古掉色谛观洞霄祠分割包围分贫振穷服雾冈比亚阁儿龚汲刮耳浩气长存槐花晃着花遮柳掩婚配货法家老焦灼几乎不井床竞技进货金图绫子隆平冥飞木鸢牛拉搭诺贝尔翩联破迷千里送鹅毛浅语清素起辇谷虬梭齐限区时日行千里软件包事出有因是末树栅俗情贪鸷陶陶遂遂填壑天和咼斜文章钜公稀零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