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尽力平息祸乱。《旧唐书·玄宗纪上》:“ 基 密闻其期,先难奋发,推身鞠弭,众应如归,呼吸之间,凶渠殄灭。”
“鞠弭”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存在细微差异,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不同来源标注的读音存在分歧:
如需进一步考证古籍原文或对比不同词典释义,可参考、3、6的来源链接。
《鞠弭》(jū mǐ)一词在汉语中指的是缓和争端、平息纷争的意思。该词的拼音为jū mǐ。
拆分部首:鞠(gǔ)表示该字的基本构造;弭(mǐ)表示该字的音律、声调。
鞠的笔画:鞠字的笔画数为12画,按照先横后竖的顺序书写。
弭的笔画:弭字的笔画数为5画,按照先横后竖的顺序书写。
《鞠弭》一词源自《诗经》中的“嗟彼饥谗,弭鸟投谷”,意思是解决社会矛盾、使纷争消除而恢复和平。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但字形和意义内容相同。
《鞠弭》的繁体字形为「鞠弭」。
1. 在诸侯的努力下,双方国家终于鞠弭了长期的边界争端。
2. 通过外交手段,我们成功地鞠弭了两国之间因领土问题而产生的纷争。
1. 鞠躬(jū gōng):向前倾身以示尊敬或谦卑。
2. 和弦(hé xián):音乐中所使用的由多个音符组成的和谐的组合。
1. 和解(hé jiě):双方达成共识,解决分歧。
2. 调解(tiáo jiě):通过第三方的协助,协商解决争端。
1. 纷争(fēn zhēng):冲突、争执的状态。
2. 不和(bù hé):双方关系紧张、不和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