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枢相的意思、枢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枢相的解释

唐 宋 对宰相兼枢密使者之称。 清 代对官至大学士的军机大臣亦有此称。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师保辅相·枢相》:“《宋朝会要》曰: 唐 以中官为枢密使, 后唐 始有带相印者。则枢相之始自 后唐 也。又 至道 三年八月,以 曹彬 为兼侍中充使, 大中祥符 五年九月,以吏部尚书 王钦若 、户部尚书 陈尧叟 并守本官同平章事充使,儒臣为枢密而兼使相,自 钦若 始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九:“近二三年,京曹日窘,寻常部院官出无车马者什九,殊不足以自别於齐民。而堂堂枢相且日策骡车入 东华门 内直,则 公孙宏 之故智矣!”专称枢密使。参见“ 枢使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枢相"是汉语中具有特定历史内涵的官职称谓,指代古代中枢机构的核心官员,尤指宋代枢密院的长官"枢密使"。该词由"枢"(本义为门轴,引申为关键、核心)与"相"(宰相、辅佐)复合构成,喻指掌握国家军政机要的重臣。

在宋代职官体系中,枢相作为枢密院最高长官,与中书门下的宰相合称"二府",分管军事与行政。据《宋史·职官志》记载,其职责包括"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皇帝常以文臣充任此职以制衡武将。至南宋时期,枢相地位更显赫,常由宰执大臣兼任,如开禧年间的韩侂胄即以平章军国事兼领枢密使。

该称谓也见于其他朝代对类似职位的代称,如明代内阁首辅因执掌票拟之权,时人亦称"枢相"。清人赵翼在《陔余丛考》中论及:"唐宋以来,以枢密院掌兵,故称其长官为枢相"。

引用参考: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汉语词典》
  2. 中华书局《宋史·职官志》校注本
  3. 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
  4. 北京大学出版社《宋代官僚制度研究》

网络扩展解释

“枢相”是中国古代官职称谓,其含义因朝代不同有所差异,主要分两个阶段解释:

  1. 唐宋时期
    指宰相兼任枢密使的职位。枢密使最初多由宦官担任,负责军事机要。后唐开始出现宰相兼任枢密使的情况,宋代沿袭此制,如宋真宗时期王钦若、陈尧叟等均以宰相身份兼枢密使,被称为“枢相”。这类官员集行政与军事大权于一身,地位显赫。

  2. 清代
    指官至大学士的军机大臣。清代军机处为中枢权力机构,大学士若兼任军机大臣,则被尊称为“枢相”,其职能类似前朝的军政核心官员。

注意:部分资料(如)将“枢相”泛化为普通宰相,此说法不准确。该词特指同时掌握行政与军事(或机要)权力的高阶官员,并非所有宰相均可称“枢相”。

别人正在浏览...

白面虎柏子高变食避捍参戎茶末产值传祚打虎拍蝇大楷耽情丹青客典祏楯矛鄂州市风和日丽風起潮涌风雩拊絃过去佛合击华不再扬火鞭湖绉简伉讲念嗟美禁封日纩息库莫奚林荫道脔割马齿徒长马价银芒炎闹濩铎涅白捏事泥弓怒江女使骈接凭匿辟彊园破巢奇煤青零诎节唼食舌挢松糕添给通衢大道同声同气拓造歪歪搭搭王京响屧廊效获稀糊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