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魂飞魄散 ”。《黑籍冤魂》第三回:“到如今烟鬼满天下,闻得国家要行禁烟的命令,都吓得魄荡魂飞。”
“魄荡魂飞”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为详细解释:
1. 发音与基本含义
发音为pò dàng hún fēi,字面意为“魂魄震荡、飞散”,形容人因极度惊恐或震撼而失去常态,精神和心灵受到巨大冲击。
2. 详细解析
由“魄”(指精神)、“荡”(扰乱)、“魂”(灵魂)、“飞”(逃离)四字构成,生动描绘了人在遭遇突发惊吓或强烈刺激时,精神濒临崩溃的状态,类似“魂魄离体”的失控感。
3. 出处与例句
4. 近义词与用法
补充说明
该成语反映了汉语对心理状态的具象化表达,适用于文学或口语中强调极端恐惧的场景,使用时需注意语境的情感色彩。
《魄荡魂飞》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极度恐惧或惊慌失措。
它的拆分部首是魄(pò)、荡(dàng)、魂(hún)、飞(fēi)。其中,魄的部首是鬼,荡的部首是艸,魂的部首是亻,飞的部首是飛。
这个词的来源并不确切,但在古代文献中常被提及。在古代,人们对神鬼、魂灵等有着深刻的信仰,因此形容极度恐惧时常会用到这个词。
《魄荡魂飞》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魄蕩魂飛」。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在有所不同。例如,《魄荡魂飞》在古代的写法可能是「魄蕩魂飛」。
例句:听到突然的巨响,他被吓得魄荡魂飞,立刻逃离了现场。
组词:魂飞魄散、惊魂未定、魂不附体
近义词:魂飞魄散、胆战心惊、惴惴不安
反义词:淡定自若、沉着冷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