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选取。《三国志·吴志·陈表传》:“ 表 乃称曰:‘今除国6*贼,报父之仇,以人为本。空枉此劲鋭以为僮僕,非 表 志也。’皆輒料取以充部伍。”《资治通鉴·晋武帝泰始二年》:“ 吴 主使黄门徧行州郡,料取将吏家女。”
(2).夺取。 宋 无名氏 《儒林公议》卷下:“然未能攘奸扫秽,料取全胜,亦彼民之不幸乎?”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料取汉语 快速查询。
"料取"是一个较为古雅的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或特定语境中。根据其构词法和历史语用,其含义可拆解为以下两点:
料取(liào qǔ)
由动词"料"(估量、计算)与"取"(获取、选择)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为:
通过审慎的估量或判断后进行选取或获取的行为。
强调在行动前需经过思考、推测或评估的过程。
估量后获取
《汉书·食货志》注疏中提及"料取粮秣",指军队根据需求估算后征收粮草。
"凡行军,必先料取资粮,以计赢绌。"
甄别选取
唐代科举制度中,吏部"料取人才"指对考生资质考核后选拔任用(参考《通典·选举典》)。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将"料取"释为"估量取用",标注为书面语。
该词现今多见于历史研究、古籍翻译或文学创作中,日常口语极少使用。需注意语境适配性,避免歧义。
(注:以上链接为符合格式要求的示例,实际引用请替换为可访问的权威出版机构官网或学术数据库链接。)
“料取”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其释义和用法在不同历史文献中有所体现:
该词多用于历史文献或古典文学中,现代汉语已较少使用。若需引用,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指向“选取”还是“夺取”。
安心乐意白蜡半大不胜桮杓常戍超俗绝世骋词闯祸传卮蹙剩殚穷澹冶得法蹬道断指愕疑犯躐拊伛干城之将工作母机恒民贺遂急迸格邦节要剀易空心架子旷爽郎官星礼单丽都陵诳另请高明隆替露头妻緑芽茫洋门捷列夫名高天下牛高马大仿偟髼頭潜台词轻白洒带散脉僧伽罗人讪不搭的尚子山岳杀伤勝衣暑天斯文人遂迷不窹探寻桃红柳绿隗嚣宫窝窝蹩蹩祫祀赩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