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龟书。古代常用以作称颂瑞应之词。 南朝 梁 陶弘景 《许长史旧馆坛碑》:“式题龟録,人天鉴知。”《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二·北齐元会大飨歌五》:“马图呈宝,龟籙告灵。” 唐 徐彦伯 《幸白鹿观应制》诗:“凤舆乘八景,龟籙向三仙。”参见“ 龟书 ”。
“龟箓”是一个较为生僻的古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南朝梁陶弘景在《许长史旧馆坛碑》中写道:“式题龟录,人天鉴知。”此处“龟录”即龟箓,借龟甲符命彰显天人感应的祥瑞,表达对先贤功德的赞颂。
该词现代极少使用,多见于古籍或特定文化研究领域。由于当前资料来源权威性较低,若需严谨学术引用,建议进一步查阅《汉语大词典》《道教大辞典》等专业工具书。
《龟箓》(guī lǔ)指的是一种古代的文书或文件,用于记录重要的事务或事件。它是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龟和箓。
龟(guī)是“兀”字部的部首,含有五笔画。箓(lǔ)是“竹”字部的部首,含有十四笔画。
《龟箓》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尚书·湖州》篇中,是用来形容国君命令记录下来的文件。在古代,龟与箓都是用来制作文书的材料,龟是指用龟甲制作的牌、盘等,箓是指竹片制作的牌、牍等。
《龟箓》的繁体字为「龜箙」(guī fú),字形相似,只是笔画稍有差异。
在古代,龟与箓的写法稍有不同。龟的古字形是「亀」,箓的古字形是「籙」。
1. 他从祖父的龟箓中找到了一些重要的家族记载。
2. 这个竹简上的龟箓记录了我们古代先祖的智慧和文化。
1. 龟文箓(guī wén lǔ):指用于记载文字的龟甲或竹简。
2. 龟纹箓(guī wén lǔ):指带有龟纹装饰的文书或文件。
3. 龟卜箓(guī bǔ lǔ):指记载着卜筮结果的龟甲或竹简。
近义词:龟盘(guī pán)、龟版(guī bǎn)、箓札(lǔ zhá)。
反义词:虎符(hǔ f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