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机的意思、伏机的详细解释
伏机的解释
(1).隐蔽的机械装置。 明 都穆 《都公谭纂》卷上:“ 洪武 中, 山西 张 姓者多异术……一日经 河南 济源 ,其神素称灵异,货帛财物有假贷者,随出水面。 张 见之,曰:‘是不难,殆伏机耳。’归即凿池,倣其制为之,已而果然。”《东周列国志》第六六回:“ 寧氏 门内设有伏机--伏机者,掘地为深窟,上舖木板,别以木为机关,触其机,则势从下发,板启而人陷。”
(2).潜在的因素。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二节:“这儿是后来奴隶破坏的一个伏机,我们是应该注意的。”
词语分解
- 伏的解释 伏 ú 趴,脸向下,体前屈:伏卧。伏案读书。 低下去:此起彼伏。 屈服,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伏法。伏输。伏辩(伏罪的供状,亦作“伏辨”)。 使屈服:降伏。降龙伏虎。 隐藏:伏兵。埋伏。 农历划分夏季最
- 机的解释 机 (機) ī 事物发生的枢纽:生机。危机。转(僴 )机。契机。 对事情成败有重要关系的中心环节,有保密性质的事件:军机。机密。 合宜的时候:机会。机遇。时机。 由许多零作组成可以做功或有特殊作用的装
网络扩展解释
“伏机”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
隐蔽的机械装置
指隐藏的机关或机械结构,常用于古代文献中描述陷阱、神秘装置等。例如《东周列国志》提到“伏机”是深窟上的木板机关,触发后使人陷入()。明代《都公谭纂》记载,有人通过仿制“伏机”装置使财物浮出水面()。
-
潜在的因素
比喻事物中隐藏的、可能引发后续变化的关键要素。郭沫若在分析中国古代社会时,用“伏机”形容奴隶制度中埋藏的破坏性矛盾()。
二、用法与示例
- 古代场景:如《都公谭纂》中描述“伏机”为水池中的隐藏机关()。
- 现代引申:多用于抽象语境,如社会矛盾、事件隐患等()。
三、补充信息
- 拼音:fú jī
- 词性:名词
- 来源:最早见于明代文献,后逐渐延伸出比喻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案例,可参考《都公谭纂》《东周列国志》等古籍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伏机》是一个汉字词语,拆分部首为「亻」和「工」,其中「亻」是人的部首,表示与人相关的事物,「工」是工作的部首,表示与工作有关的事物。汉字「伏机」共有6个笔画。这个词的来源是由「伏」和「机」两个字组成。
「伏」的繁体字为「俘」,古时的汉字写法为「仆」,意为服侍、奴仆。在《古文观止》中有一句例句:“藉伏以纵,贬功以赏。”意为利用奴仆去做事,将功劳降低以给予奖赏。
「机」的繁体字为「機」,古时的汉字写法为「幾」,意为几乎、差不多。在《诗经·小雅·鹤鸣》中有一句例句:“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意为鹤鸣声几乎传到了天上。
组词中可以使用「伏机」这个词组,也可以使用「伏心机」、「伏击」等。近义词可以有「图谋」、「阴谋」等,反义词可以是「坦诚」、「直白」等。
希望以上回答能够满足你的要求!有其他问题欢迎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