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切齿痛心”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要点进行解释:
基本释义
指因极度愤恨而咬牙切齿、内心痛苦,形容对某人或某事痛恨到极点。其中“切齿”指咬紧牙齿,“痛心”表示心中极恨,两者结合强化了情感强度。
出处与典故
该成语最早见于《战国策·燕策三》中“此臣日夜切齿腐心也”,后《史记·刺客列传》也引用了类似表述,将“腐心”演化为“痛心”,进一步固定了成语结构。
近义词与用法
与“切齿痛恨”意义相近,均强调极端的愤恨情绪。在句子中多作谓语、定语或状语,例如:“他想起旧日仇怨,不禁切齿痛心。”。
实际应用示例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用此成语描述人物心理:“有心之人,方切齿痛心,恨不得即剖其心……”(引自)。现代用法可见于对恶性事件的批判,如“暴行令人切齿痛心”。
注意区分
需与单纯表达悲伤的“痛心疾首”区分,此成语更侧重因恨而生的强烈情绪,而非一般性悲痛。
“切齿痛心”通过动作与心理的双重描写,生动展现了极致的愤恨情感,兼具文学表现力和口语化表达功能。
切齿痛心是一个形容词短语,主要用于形容某人对某事感到非常愤怒和悲痛,以至于咬牙切齿。
切(刀字旁 + 七画)、齿(齿字旁 + 八画)、痛(疒字旁 + 疒字头 + 疒字身 + 10画)、心(忄字旁 + 4画)。
切齿痛心一词源于古代《诗经·召南·甘棠之什》中的一句诗:“苦乐之所同兮,哀欢之所亡。心之忧矣,于人患兮。”其中“心之忧矣,于人患兮”这一句描述了内心感到痛苦,悲伤的状态。在繁体字中,切齿痛心为「切齒痛心」。
在古代,切齿痛心中的部分汉字可能有一些不同的写法,如切字可能也写为「刈」,齿字可能也写为「齒」。
他听到朋友背叛他的事情后,切齿痛心地说:“我从未想到他竟然会如此对我!”
组词:衷心痛苦、切肤之痛。
近义词:痛不欲生、悲痛欲绝。
反义词:喜出望外、欢天喜地。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