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免官降职。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下·王惟忠》:“既申乞鐫降,又令其党 陈大方 、 丁大全 力攻之,必欲寘之死地。”《明史·郭英传》:“褫刑部尚书 吴山 职,侍郎都御史以下鐫降有差,而免 勛 籍没,仅夺誥券而已。”
“镌降”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官员的职务变动,具体含义及解析如下:
多用于古代文献中,描述官员因失职、犯罪或政治斗争导致的职位变动,常见于史书、奏章等正式文本。
“镌降”是古代对官员的一种复合处罚,包含免职和降级两层含义,反映了传统官僚体系中的惩戒制度。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明史》等史料。
镌降是一个汉字词语,由“镌”和“降”两个字组成。
“镌”字的部首是金,由13画组成。它的拆分部首是钅和见,表示与金属有关。它的笔画顺序是横折钩,竖,撇,捺,横。该字的繁体形式为鐫。
“降”字的部首是阜,由10画组成。它的拆分部首是阜和卄,表示与地势、山脉有关。它的笔画顺序是竖,撇,捺,横,横,撇。该字的繁体形式为降。
“镌降”词语的来源较为复杂,一般认为它源自古代书法艺术。在古代,人们用刻刀在器物、石壁等上刻写文字,这种刻写就叫做“镌刻”。后来,人们将文字刻在石碑上,表示褒奖或表扬某人,就叫做“镌嵌”。而“降”字的意思是将某人的职位或地位降低,表示对他的处罚或否定。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和现在有所区别。“镌”字的古代写法中间的“短横”和“小钩”下移至“正方块”里面,形状类似于制作印章的图案。而“降”字的古代写法中没有“撇”,相对简化了一些。
例如,使用“镌降”词语的句子如下:
他的功绩被世人所镌降,受到了普遍的赞扬。
与“镌降”相关的组词有镌刻、镌创、降级、降低等。
近义词可以是褒奖、表彰等,反义词可以是晋升、提拔等。
百榼白色污染白水鉴心白鹞子败足抱拳笔顺波罗树残阳潮湿崇险锄诛粗活麤妙代运丹府瘨痫抵官端翔风斾告戒贡高跪火链过轶虾蟆子擐甲执兵货卖翦缀金盏技养剧盗拘役空头人情叩枻苦瘠泪下如雨亮牌礼神鑪櫜沵漫鸣谢木鱼屁塞乾象辇禽殄七緵布取济申纳社壝设心贳贷水蛇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太极宫台郎他妈妈天下大治顽虐未辨菽麦下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