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不为人知的德行。 宋 欧阳修 《右班殿直赠右羽林军将军唐君墓表》:“士之为善者,虽堙没幽鬱,其潜德隐行,必有时而发。” 宋 秦观 《集瑞图序》:“ 邵氏 之祖考,既以潜德隐行见推乡閭……又以文学收科第。”亦作“ 潜德秘行 ”。 明 宋濂 《陈府君墓志铭》:“其绩用昭著者,易於言;而潜德秘行者,难於形容也。”
“潜德隐行”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qián dé yǐn xíng,其核心含义指不为人知的德行。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指一个人具备高尚的品德,但行事低调、不张扬,其善行和美德不轻易显露或被外界知晓。例如,宋代欧阳修在《右班殿直赠右羽林军将军唐君墓表》中提到:“士之为善者,虽堙没幽鬱,其潜德隐行,必有时而发。”
该成语既是对个人品德的褒扬,也反映了传统价值观中对低调行善的认可。如需进一步溯源,可参考欧阳修、宋濂等古籍文献。
《潜德隐行》是一个成语,意为隐藏自己的品德和行动。它表示一个人在背后默默为善,不张扬自己的功德。
这个成语可以分为三个部首,分别是“水”、“彳”和“行”。其中,“水”表示与水有关的事物,“彳”表示走路,行走的动作。“德”是指品德,表示人的道德行为。这个成语一共有13个笔画。
《潜德隐行》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论语》。孔子在《论语·阳货》一章中说:“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后来,文化人也就把这句话改成了“君子潜德隐行”来形容一个人应该谦逊地隐藏自己的德行。
在繁体字中,“潜”字的写法与简体字一样,只是笔画结构稍有不同。其余的字没有繁体字变体。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也与现在有所不同。例如,“德”字在古时的写法是“默”,表示隐蔽、潜藏。这个字与现代的“德”字形状相似,只是中间的“白”字被省略了,多了一个竖钩。
例句:他平时并不张扬,但始终潜德隐行,对他人始终心怀善意。
与《潜德隐行》相关的一些组词有:潜心修炼、埋头苦干、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与《潜德隐行》意思相近的词汇有:自谦、谦逊、低调。
与《潜德隐行》意思相反的词汇有:显露、炫耀、张扬。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