箪食瓢饮的意思、箪食瓢饮的详细解释
箪食瓢饮的解释
[poor;live simply on a bamboo dish of rice and a gourd of drink] 用箪盛饭吃,用瓢舀水喝,旧指安贫乐道,也指生活贫苦
而颜渊箪食瓢饮,在于陋巷。——《汉书·货殖传》
详细解释
《论语·雍也》:“一簞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 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 也!”后用为生活简朴,安贫乐道的典故。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韦令公皋》:“妾辞家事君子,荒隅一间茅屋,亦君之居;炊菽羹藜,簞食瓢饮,亦君之食。” 唐 毛杰 《与卢藏用书》:“必何鸡鸣狗盗,始资侥倖之能;簞食瓢饮,不顾清虚之用!”亦省作“ 簞瓢 ”。 汉 班固 《答宾戏》:“ 颜 潜乐於簞瓢, 孔 终篇於西狩。” 唐 权德舆 《送少清赴润州参军因思练旧居》诗:“二纪乐簞瓢,烟霞暮与朝。” 清 赵翼 《敝庐将圮稍事修葺诗以落成》:“陋称簞瓢居巷内,贫真楼阁造空中。”
词语分解
- 箪食的解释 ∶装在箪笥里的饭食 ∶指用饭菜犒劳军队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迎将军乎。;;《三国志;诸葛亮传》详细解释.装在箪笥里的饭食。《左传·宣公二年》:“而为之簞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 清 唐孙华 《维扬舟中
- 瓢饮的解释 .语出《论语·雍也》:“一簞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 也不改其乐。”原谓以瓢勺饮水。后用以喻生活简朴。《后汉书·章帝纪》:“动务省约,但患不能脱粟瓢饮耳。” 唐 杜甫 《赠特进汝阳王二十
网络扩展解释
“箪食瓢饮”是一个源自儒家经典的成语,具体含义及解析如下:
一、出处与字面义
该成语出自《论语·雍也》,原文为孔子称赞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其中:
- 箪:古代竹制圆形食器;
- 瓢:葫芦剖成的水舀工具;
- 食、饮:指简单的食物和饮水。
二、引申含义
形容安于清贫、崇尚简朴的生活方式,尤其强调在物质匮乏时仍保持精神上的满足与高尚追求。例如《人民日报》曾用其描述革命先烈陈延年“自己过着箪食瓢饮的清贫生活,却积极支持社会运动”。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粗茶淡饭、布衣蔬食(侧重物质简朴);
- 反义词:锦衣玉食、山珍海味。
四、使用特点
- 褒义语境:多用于赞美人安贫乐道、专注精神追求的品质,如文人雅士或品德高尚者;
- 程度强调:比“粗茶淡饭”更凸显生活条件的极端简陋,且带有主动选择的意味;
- 搭配对象:常与“陋巷”“不改其乐”等表达精神境界的词汇连用。
五、现代应用示例
当代学者虽非贫困,却常以“箪食瓢饮”自勉,提醒自己远离物欲、专注学术。
通过《论语》原文与历史人物的实践,这个成语已成为中华文化中“物质简朴、精神丰盈”的象征性表达。
网络扩展解释二
《箪食瓢饮》这个词是形容生活简朴、饮食简单的意思。它由4个部首组成,分别是⺮(竹)、瓦(瓦器)、示(礻,礼节)和食(食物)。总共有15个笔画。《箪食瓢饮》一词源自中国古代文献《论语》,原指贫穷的生活状况。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是「簞食瓢飲」。
古时候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箪」字在古代写作「簞」,表示一种竹质容器,用来盛放食物。而在现代,「簞」已经被「箪」取代。另外,「飲」字在古代写作「飮」,表示喝水或饮食。
以下是《箪食瓢饮》在句子中的使用示例:
1. 他过着箪食瓢饮的生活,但心态依旧乐观向上。
2. 虽然他生活着简单的箪食瓢饮,但他享受着内心的宁静。
与《箪食瓢饮》相关的组词有「箪食」、「瓢盂」等。近义词包括「艰苦朴素」、「清苦」等,它们都指的是简单而朴素的生活。相反地,反义词包括「丰衣足食」、「奢华浪费」等,它们描述的是富裕和浪费的生活方式。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满足你的需求!
别人正在浏览...
阿隐宝鉴保宥鞭背策驽砺钝畅道持螯把酒叱石成羊充满雠人相见,分外眼明出适词章错盭大罍殚见洽闻胆汁帝机丢脱缔约国度夏返死烽师分统腹稿格手古典舞蹈滚汤泼老鼠涵澹黄虀淡饭恢办缉拿揫敛举柴懒驴愁劣把头廪饷柳叶眉漫不加意梅花帐蔑染磨烦扑罚千年万载气貌诎曲认供人落三层大,二层小三恪三王伸舌头寺丞唐唐梼树途众忘本翫轻县符鲜衣怒马蟹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