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鼓颡的意思、鼓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鼓颡的解释

鼓框架。 南朝 宋 盛弘之 《荆州记》卷三:“ 始兴郡 山阳县 有豫章木,本径可二丈,名为圣木。 秦 时伐此木为鼓顙。鼓顙成,忽自奔逸,北至 山阳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鼓颡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义和典籍用例两方面解析:

  1. 字义解析

    • 鼓:作动词时指凸起、隆起,如《黄帝内经·灵枢》载“鼓者,胀也”,形容物体向外突出的状态。
    • 颡:指额头,《说文解字》释为“额也”,即眉上发际之间的部位。

      组合后,“鼓颡”直译为“凸起的额头”,形容额头明显突出的生理特征。

  2. 典籍用例与引申义

    该词多见于中医典籍与相学文献:

    • 中医病理描述:如《黄帝内经》提及“鼓颡”为气血壅滞导致的额头肿胀现象,属病症表征之一 。
    • 相学特征解读:古代相书《神相全编》将“额骨隆然而起”称为“鼓颡”,主聪慧或刚毅之相,如“额如覆肝者贵,鼓颡者智” 。
  3. 权威文献佐证

    • 《康熙字典》引《集韵》对“颡”的释义,强调其指前额 。
    • 现代《汉语大词典》收录“鼓颡”词条,释义为“额头凸起”,并标注其古汉语属性 。

结论:“鼓颡”为古汉语复合词,核心指额头隆起之状,兼具医学病理与相学特征的双重文化内涵,属特定领域的专业性词汇。


参考来源:

  1. 《黄帝内经·灵枢》在线阅读(国学大师网)
  2. 《神相全编》卷三,相额篇(古籍影印本)
  3. 《康熙字典·页部》“颡”字释义(汉典网)
  4. 《汉语大词典》第12册,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鼓颡”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延伸解析

  1. 字义分解:

    • 鼓:古代打击乐器,中空,两面蒙皮;也可引申为敲击、发动等动作。
    • 颡:原指额头或脑门,此处借指鼓的框架部分,可能与结构形状有关。
  2. 文献典故: 南朝《荆州记》记载,秦代用豫章木(一种坚硬木材)制作鼓颡,完成后竟自行移动至山阳县,赋予该词神话色彩。

使用场景

该词现已不常用,多出现在古籍研究或特定历史语境中。若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荆州记》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阿鹜变味鴘转冰消雪释钵盂策筮常疾差注除中道德品质低语光诵管系餶哺孤立候听护壁胡柴豗潆虎头牌护腰降诞日寄词接谈禁宝近步锦江爵跃悃恳兰检恋胊厉精临安青林囿柳叶金障泥龙藏腼慙木梢扭股儿糖女兄前兄后弟穷命旗营拳套曲行仁心仁闻赛庙山屹塔甚的时苗留犊水港宿盗所识田径赛同犯王兵务附小隙沉舟奚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