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上卿的意思、上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上卿的解释

(1).古官名。 周 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左传·成公三年》:“次国之上卿,当大国之中,中当其下,下当其上大夫。小国之上卿,当大国之下卿,中当其上大夫,下当其下大夫。上下如是,古之制也。”

(2).泛指朝廷大臣。 唐 高适 《崔司录宅燕大理李卿》诗:“上卿才大名不朽,早朝至尊暮求友。” 清 曹寅 《商丘宋尚书寓近书院且订平山之游》诗:“遮道儿童喜,华輈拥上卿。”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上卿是中国古代官制中的重要职官称谓,其核心含义可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一、职官等级定位 "上卿"始见于周代,属于诸侯国最高级别的臣僚,位列"卿"阶之首。《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古代官员等级中的最高爵位",《辞海》补充说明"周制宗周及诸侯皆置卿,分上中下三级"。在《周礼》体系中,上卿与中卿、下卿形成三级官阶体系,对应不同俸禄规格,如《礼记·王制》载"诸侯之上卿,禄视伯、子、男"。

二、政治职能特征 作为诸侯国核心决策成员,上卿兼具军事统帅与行政管理的双重职能。《中国历史大辞典》指出,春秋时期齐国的国氏、高氏,晋国的六卿等世袭贵族多居此位。战国时期该职逐渐演变为功勋爵位,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的"拜相如为上卿",显示其荣誉性质增强。

三、文化象征意义 在礼制层面,上卿享有特殊仪制规格,《周礼·春官·典命》规定"上公九命为伯,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九为节",这种礼制规范通过《十三经注疏》等典籍得以系统记载。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研究》强调,上卿制度深刻影响了后世九品中正制的形成。

网络扩展解释

“上卿”是古代中国官职与爵位的重要称谓,其含义和演变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定义

上卿是周代至战国时期的高级官职,最初在周天子及诸侯国中设立,分为上、中、下三级,其中上卿为最高等级。战国时演变为爵位称号,授予功勋卓著的大臣或贵族,地位相当于丞相(宰相)。


二、历史演变

  1. 周代制度
    周天子与诸侯国均设卿官,按《左传·成公三年》记载,上卿的等级与诸侯国大小相关:

    • 次国上卿相当于大国的中卿
    • 小国上卿仅等同于大国的下卿。
  2. 战国时期
    成为最高爵位,如《史记》记载魏文侯以相位和上卿爵位招揽人才,凸显其尊贵地位。


三、地位与职责


四、文学与引申含义


五、现代含义

现代语境中,“上卿”主要用于历史研究或文学创作,指代古代权贵阶层,或作为人名寓意“尊贵、才干”(如提及的姓名学解释)。

参考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百分比板鱼宝楼邠诗陛衞不测之忧谗嬖眵眼蛋划盗抾短语寒热河海大学坏散荒醉花时化痰鉴空衡平简取交爵戢景竟界浄扫迥野絶阳儁远苦雾老草寮亮聊以卒岁溜光罄净龙兴云属慢水媒諓磨古目怔口呆逆德逆信培养费千村万落切情轻煖乞貣蹂践三霜山阳烧盘时尚守圄司直太忙生退屯秃山煨燔雾锁鰕虎鱼仙台秘府笑而不答歇憩謑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