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匡矫的意思、匡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匡矫的解释

纠正;矫正。《三国志·蜀志·董厥传》:“自 瞻 、 厥 、 建 统事, 姜维 常征伐在外,宦人 黄皓 窃弄机柄,咸共将护,无能匡矫。”《晋书·阎缵传》:“及至 明帝 ,因母得罪,废为 平原侯 ,为置家臣庶子,师友文学,皆取正人,共相匡矫。”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匡矫”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kuāng jiǎo,其核心含义为纠正、矫正,多用于书面或正式语境,常带有对错误、偏差进行修正的意味。

详细解析:

  1. 字义分解

    • 匡:本义为“纠正”(如“匡谬”),引申为救助、辅助(如“匡助”),在“匡矫”中侧重“纠正”之意。
    • 矫:原指“使弯曲的物体变直”,后泛指纠正(如“矫正”),也含“强健”“假托”等义,此处与“匡”组合强化“修正”的语义。
  2. 古籍例证

    • 《三国志·蜀志·董厥传》提到:“无能匡矫”,指未能纠正宦官黄皓弄权的局面。
    • 《晋书·阎缵传》记载:“共相匡矫”,描述通过教育矫正过失的行为。
  3. 使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描述对制度、行为或思想层面的纠正,如“匡矫时弊”“匡矫政令”,具有文言色彩,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常见于学术或历史文献中。

若需进一步探究具体古籍用例或相关词语演变,可参考汉典等权威辞书(如)获取完整信息。

网络扩展解释二

匡矫的意思

《匡矫》是一个成语,表示纠正错误,扶正人心。

拆分部首和笔画

《匡矫》的拆分部首分别为匚和矢,共计12个笔画。

来源

《匡矫》最早见于《诗经·大雅·文王》:“载孔之曰后稷,载锡之曰周公。匡矫之曰王遏,翟车之曰太宗。”原指匡正圣德,纠正时弊。后来,成为一个常用的成语。

繁体

《匡矫》的繁体为「匡矯」。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匡矫」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儿童读物《古文观止》收录了《论语》中的一句话:“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其中的「曾」字在古时候又被写作「匡」,表达的意思是助正,矯正。

例句

他在会议上发言,匡矫了大家错误的观点。

组词

匡矫正义、匡正、矫正、矫捷

近义词

扶正、正本清源、修正

反义词

偏见、错误、扭曲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