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奋扬。 三国 魏 曹丕 《报吴王孙权书》:“将军其亢厉威武,勉蹈奇功,以称吾意。”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肥遗蛇》:“肥遗为物,与灾合契。鼓翼 阳山 ,以表亢厉。 桑林 既祷,倏忽潜逝。”
(2).严厉。《清史稿·王杲传》:“守备 贾汝翼 初上,为亢厉,抑诸酋长立阶下,诸酋长争非故事,尽阶进一等。”
(3).激烈;激扬。《资治通鉴·晋惠帝永熙元年》:“自古以直致祸者,当由矫枉过正,或不忠篤,欲以亢厉为声,故致忿耳。”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丁野鹤诗》:“ 野鹤 晚游京师,与 王文安 诸公倡和,其诗亢厉。” 清 龚自珍 《<鸿雪因缘因记>序》:“百有六十图,虽亦谈人伦之乐事,侈门内之祥和,簪笔以入,承軺以出,无亢厉之言,有迴翔之态。”
(4).旱灾。
“亢厉”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多种解释,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奋扬、激昂
形容气势高昂或行动激烈。例如三国时期曹丕在《报吴王孙权书》中写道:“将军其亢厉威武,勉蹈奇功”,此处“亢厉”指振奋威武之态。
严厉、刚硬
用于描述态度或行为的严苛。如《清史稿》提到守备贾汝翼“为亢厉,抑诸酋长立阶下”,强调其对待部属的严厉。
激烈、激扬
多指言辞、情感或艺术表现的强烈。清代王士禛评价丁野鹤的诗“其诗亢厉”,即指诗风激烈昂扬。
提示:以上信息综合了多部古籍及词典释义,若需更完整的例句或出处,可参考《资治通鉴》《清史稿》等文献。
亢厉(kàng lì)是一个汉字词语,形容事物猛烈激烈、强烈的样子或者状态。
亢厉由两个部首组成:
亢厉的来源较为复杂,其最早从古代文献《周易》中衍生而来。《周易》中的亢卦描述了一种激烈、强烈的状态,也可以引申为高傲、强硬的意思。
亢厉的繁体字为「亢厲」。
古时,亢厉的写法有所变化。亢字的上部为口,下部由两个爿组成;厉字的上部为刂,下部为厂,整体呈现出横行的形状。
亢怒、厉声、亢奋、厉兵、怒火中亢等。
强烈、激烈、猛烈、烈性、剧烈。
平静、轻柔、温和、和缓。
騃汉班门弄斧北畤鞭毙碧空不可移易采工菜肴吵翻澄峻陈古刺今丛伙荡骀独完凡使勾抽诡辩术规格化故纸堆哈密画骨花鼓棒唤门匠工降麻奸愬姣美角牙饥匮救挽康梁懒几联合体礼爲情貌理务离言辨白隆頽论端芒乎米珠薪桂母道虐害傩礼钎锢潜林钦贤骚人雅士山水相连生鲜师承师德双回水果糖送长送短台观逃逋现况鶱鶱贤子遐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