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亢厉的意思、亢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亢厉的解释

(1).奋扬。 三国 魏 曹丕 《报吴王孙权书》:“将军其亢厉威武,勉蹈奇功,以称吾意。”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肥遗蛇》:“肥遗为物,与灾合契。鼓翼 阳山 ,以表亢厉。 桑林 既祷,倏忽潜逝。”

(2).严厉。《清史稿·王杲传》:“守备 贾汝翼 初上,为亢厉,抑诸酋长立阶下,诸酋长争非故事,尽阶进一等。”

(3).激烈;激扬。《资治通鉴·晋惠帝永熙元年》:“自古以直致祸者,当由矫枉过正,或不忠篤,欲以亢厉为声,故致忿耳。”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丁野鹤诗》:“ 野鹤 晚游京师,与 王文安 诸公倡和,其诗亢厉。” 清 龚自珍 《<鸿雪因缘因记>序》:“百有六十图,虽亦谈人伦之乐事,侈门内之祥和,簪笔以入,承軺以出,无亢厉之言,有迴翔之态。”

(4).旱灾。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亢厉"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构词语素和文献用例两个层面解析:

一、语素解析 "亢"在《汉语大词典》中有多重释义,此处取"高扬、过甚"之意,《说文解字》释为"人颈也",后引申出"刚强"的抽象含义。"厉"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本义为磨刀石,后衍生出"严厉""猛烈"等义项,《广雅》注"厉,上也"即强调其力度特征。二字组合构成并列式复合词,暗示着强度与烈度的叠加。

二、文献实证 该词最早见于《后汉书·仲长统传》:"德教废而诈伪并行,刑法亢厉而怨声载海",此处形容刑罚严苛峻急的负面状态。清代黄宗羲《明儒学案》评王阳明学说时言"其气亢厉",则转指思想气韵的激越特质。现代汉语中多用于文学批评,如鲁迅研究专家王瑶在《中国新文学史稿》中分析杂文风格时,将"亢厉峻急"列为特定时代的文风特征。

三、语义流变 从历时演变看,该词经历了由具体到抽象、由负面贬义到中性描述的转化过程。早期多指政治措施的严酷性,明清以降逐渐用于艺术领域,指代创作中显露的强烈情感张力。据《近现代汉语新词词源词典》记载,20世纪30年代文艺理论界将其确立为专业术语,特指特定历史语境下的美学风格。

网络扩展解释

“亢厉”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多种解释,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核心释义

  1. 奋扬、激昂
    形容气势高昂或行动激烈。例如三国时期曹丕在《报吴王孙权书》中写道:“将军其亢厉威武,勉蹈奇功”,此处“亢厉”指振奋威武之态。

  2. 严厉、刚硬
    用于描述态度或行为的严苛。如《清史稿》提到守备贾汝翼“为亢厉,抑诸酋长立阶下”,强调其对待部属的严厉。

  3. 激烈、激扬
    多指言辞、情感或艺术表现的强烈。清代王士禛评价丁野鹤的诗“其诗亢厉”,即指诗风激烈昂扬。

二、其他解释

三、使用场景

提示:以上信息综合了多部古籍及词典释义,若需更完整的例句或出处,可参考《资治通鉴》《清史稿》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败絮别贡不刿谗鼎嗔怪辰象戴仁打游击迪斯科东班东土山独舂斧头高步阔视告祢红签焕若胡儿八杈会猎挥拍悔叹俭恭记殿急晷警鼓菁菁径易忌作来妇棱伽山沴疫龙驹凤雏锣经朦朣弄不清排他性贫竭啓明骎淫秋庾驱翦睿泽如林三洪闪避省分侍教使心用腹殊继説来话长颂酒速记记号挺敌讬音亡有纬途温八叉霄岭亵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