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咎徵的意思、咎徵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咎徵的解释

过失的报应;灾祸应验。《书·洪范》:“曰咎徵:曰狂,恒雨若;曰僭,恒暘若。” 蔡沉 集传:“某事失,则某咎徵应。” 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下》:“惧羣臣奢泰,昬迷典式,自下逼上,用速咎徵。” 唐 李邕 《赠歙州刺史叶公神道碑》:“入自卧内,问以咎徵。” 严复 《<原富>按语》:“閲今而考古,格物而致知,必求真实而后已者……夫非妖祥咎徵之谓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咎徵(jiù zhēng)是汉语中的古语词汇,指灾祸发生的征兆或迹象,强调自然或人事异常与后续灾变的关联性。以下是详细释义:


一、字义解析

    • 本义为过失、灾祸。《说文解字》释为“灾也”,引申为罪责、不祥之兆。
    • 例:《尚书·洪范》有“咎徵于下”,指灾祸的显现。

    • 意为迹象、预兆。《尔雅·释言》注“徵,验也”,指可验证的征兆。
    • 例:《汉书·五行志》以天文异象为“徵应”。

合成义:

“咎徵”即通过自然现象(如日食、地震)或人事异常(如政令失当)预示灾祸,体现古代“天人感应”思想。


二、文献用例与权威释义

  1. 《尚书·洪范》

    最早系统记载“咎徵”概念,将自然现象(如恒雨、恒旸)与君王失德关联,视为上天警示。

    原文:“曰咎徵:曰狂,恒雨若;曰僭,恒旸若……”

  2. 《汉书·五行志》

    承袭此说,详列“咎徵”类别(如木不曲直为咎徵),强化灾异与政治的因果关系。

  3. 《汉语大词典》释义

    明确“咎徵”为“灾祸的征兆”,引《隋书·天文志》“月晕犯五车,咎徵在兵”。


三、文化内涵


参考资料

《尚书·洪范》解读. 中华书局经典文库.

《汉书·五行志》.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7卷,第123页. 上海辞书出版社.

《史记·孝文本纪》. 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库.

李学勤《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咎徵”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古籍和权威词典中有明确记载,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咎徵”指过失的报应或灾祸的征兆,强调因行为不当引发的自然或社会异象。

二、详细解析

  1. 词源与构成
    • “咎”本义为过失、罪责;“徵”通“征”,指征兆或应验。两字组合后,表示因过失而招致的灾祸预兆。
  2. 古代典籍中的用例
    • 《尚书·洪范》记载:“曰咎徵:曰狂,恒雨若;曰僭,恒旸若。”意为君主若行为狂悖,则天降久雨;若逾越本分,则久旱不雨。
    • 唐代李邕在《赠歙州刺史叶公神道碑》中写道:“入自卧内,问以咎徵。”指通过观察天象或人事异动推测灾祸。

三、演变与延伸

四、相关词汇

“咎徵”反映了古代对自然与人事关系的哲学思考,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更多典籍用例可参考《尚书》《后汉纪》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啊呀巴拮抱宝怀珍飙霆不仪彩绸藏收缠缅伧靡吃一看十初度諔诡当断不断珰竖丹旗牒啓递互儿怜兽扰翻身釜鼓改调干革功若丘山国家栋梁呴呴濡沫黄犊舍胡钉铰回罔灰汁火床火宅僧桀木劫胁矜夸空爵口笛离宫别观刘宠一钱六莹冥思剽闻平平安安迁跸强留诮辱蛩蛩距虚七佐羣黎三尺喙三尺律色认善藴说不了四墉俗夫挑达涏涏五题先年现行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