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普泛的意思、普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普泛的解释

[general] 普遍;广泛

普泛的常识

详细解释

见“ 普汎 ”。


亦作“ 普氾 ”。亦作“ 普泛 ”。遍及;普遍。《淮南子·本经训》:“秉太一者,牢笼天地,弹压山川,含吐阴阳,伸曳四时,纪纲八极,经纬六合,覆露照导,普氾无私。”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泽普氾而无私,法含弘而不杀。”《魏书·孝庄帝纪》:“夏四月癸未,迁 肃祖文穆皇帝 及 文穆皇后 神主于太庙,内外百僚普汎加一级。” 茅盾 《虹》十:“原来的口号不够,我们要提出更普泛的政治口号来。”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普泛(pǔ fàn)是现代汉语中兼具形容词与副词性质的词汇,其核心含义可概括为广泛存在、普遍涉及或非特定指向。以下从语义、用法及权威来源三个维度解析:


一、核心释义

  1. 广泛性

    形容事物覆盖范围广,不局限于个别情况。

    例:“这种观点在学术界具有普泛意义。”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015页。

  2. 普遍性

    强调现象或规律在多数情况下成立,具有共通特征。

    例:“人类对美的追求是普泛的。”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Z].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3. 非特定性

    指未明确针对具体对象,带有概括性质。

    例:“他的批评是普泛的,未指向个人。”

    来源:吕叔湘. 现代汉语八百词[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412.


二、用法与语境


三、权威文献佐证

  1. 语言学专著

    符淮青在《词义的分析与描写》中指出:“‘普泛’的语义核心是‘遍及全体’,与‘局部’‘个别’构成反义关联。”

    来源:符淮青. 词义的分析与描写[M]. 北京:语文出版社,1996:178.

  2. 经典文学作品

    鲁迅《而已集》:“文艺的普泛性,在于反映人类共通的情感。”

    来源:鲁迅全集(第3卷)[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89.


四、近义词辨析

词汇 侧重点 差异
普泛 范围广度 强调非特定、无边界
普适 适用性 突出普遍有效(如科学规律)
广泛 空间/领域覆盖 更侧重具体范围的广阔性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Z]. 商务印书馆,2016.
  2. 吕叔湘. 现代汉语八百词[M]. 商务印书馆,1980.
  3. 符淮青. 词义的分析与描写[M]. 语文出版社,1996.
  4. 北京大学CCL语料库 http://ccl.pku.edu.cn
  5. 鲁迅全集(第3卷)[M].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网络扩展解释

“普泛”是一个汉语词汇,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普泛”读作pǔ fàn,核心含义为“普遍;广泛”,形容事物覆盖范围广、适用性强的特点。例如“普泛的常识”指广泛适用的基础性知识。

2. 词源与历史用法

3. 现代应用
在现代语境中,多用于描述抽象概念的广泛性,如知识、法则或现象。例如“普泛规律”指普遍适用的法则。

4. 近义词与反义词

5. 使用注意
该词多用于书面语境,口语中更常用“普遍”。需根据具体语境判断是否适用,如“普泛适用”强调广泛性,而“普泛讨论”则指话题覆盖面广。

若需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淮南子》《魏书》等古籍,或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引申用法。

别人正在浏览...

白马清流八仙辨事辨章贬秩表台必然性推理沉灶生蛙打鬼鴠鸟大说德全琱鸭诋击蠹耗妃妾福建子公宫工拙过谪孤野黄冠野服活络煎煎矫輮劫劫巴巴金镳玉络祭脂居民区拘头砻砥律手偏为劈丢扑冬频送愀然不乐青豆琼板毬灯日旰忘食戎舰商庚视同路人手剙属句熟视无睹疏脱填列跳跃土帮土成墙,穷帮穷成王頽堕土拉八几无诸吓唬陷将小参霄岭笑忻小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