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过谪的意思、过谪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过谪的解释

亦作“ 过适 ”。责备;怪罪。《逸周书·酆保》:“呜呼!王孙其尊,天下适无,见过过适,无好自益,以明而迹。” 王念孙 《读书杂志·逸周书一》:“此文本作‘无见过适,无好自益,以明而迹。’三句各四字,而以适、益、迹为韵。适读为謫,无见过謫者,无见责於人也。” 清 陈确 《答沉朗思书》:“仁兄至不惜以身示教,谓但见己之不修,未觉人之过謫,善甚,善甚。”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过谪”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字义和用法两方面解析:

一、词义溯源 “过”指过失、错误,《说文解字》释为“度也,从辵咼声”,《汉语大词典》记载其引申义包含“错误”;“谪”本义为谴责,《说文解字》注“罚也”,《古代汉语词典》收录其特指官吏降级调任的用法。二字组合后,特指因过错而遭受的贬责,常见于古代公文与文学作品。

二、语义特征

  1. 行政语境:特指官员因失职触法遭受的贬谪处分,如《资治通鉴》载“御史过谪,皆除名为民”的职官制度
  2. 文学表达:在唐宋诗词中多隐喻人生际遇,如苏轼“自笑平生为口忙”诗句所含宦海沉浮的引申义
  3. 道德评判:蕴含儒家“修身自省”思想,《朱子语类》强调“人有过谪,当反求诸己”的自律观念

该词现代已罕用,但在研究古代职官制度、流贬文化等领域仍具学术价值,相关研究可参考中华书局《古代职官考释》及《全唐文》等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

“过谪”一词的含义存在两种不同解释,需结合文献来源进行辨析:

一、主要含义:责备、怪罪(主流解释)

根据《逸周书·酆保》及清代学者王念孙的注释(),该词本义为“责备”,其中:

二、争议性解释:超越常人(存疑)

提出“过谪”为成语,解释为“超越常人境界”(),但未提供古籍用例,且与其他文献记载矛盾。可能为现代误读或混淆了“过”的“超越”义项,需谨慎采纳。


建议参考方向:研究古代文献(如《逸周书》)、清代训诂学著作(如王念孙《读书杂志》)可验证第一种解释的权威性。若需现代用例,建议核查《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哀鸿遍地报帖巴山夜雨璧珰兵目擘画称体载衣称重冲锋陷阵牀沿畜孽东闪西挪鹅掌菜风翎烽砦诰敕官界花骨朵绛简骄慠禁断井井有法惊世骇目金星石开勾开心见肠匡宋寮寀临路礼爲情貌栾公社闾室莽撞明解弥陀榻攀爬磐石之安陪幄剽疾贫客谦弱谦豫卿大夫清弭穷戚荣遇实测侍卫世载收盘水车菽麦嘶丑所及坛坛罐罐托管闻悉污吏小尹潝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