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疏脱的意思、疏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疏脱的解释

(1) [rough]∶粗疏;不精细

(2) [the court is careless so that a criminal escapes punishment]∶旧时法律指因疏忽而致犯人逃脱

详细解释

亦作“疎脱”。1.粗率;轻率。《北齐书·阳休之传》:“ 辟彊 性疏脱,无文艺, 休之 亦引入文林馆,为时人嗤鄙焉。”《北史·孙绍传》:“ 绍 性抗直,每上封事,常至恳切,不惮犯忤。但天性疏脱,言乍高下,时人轻之,不见採览。” 清 恽敬 《答邓鹿耕书》:“ 江广文 十载知交,札应即復; 敬 性疏脱过甚,竟忘其别字。”

(2).放达,不受拘束。 唐 袁郊 《甘泽谣·陶岘》:“ 峴 之文学,可以经济;自谓疏脱,不谋宦游。” 清 陈确 《寄吴仲木书》:“弟心境亦不大恶,且疎脱性成,每不能为无益之忧。”

(3).疏忽,出纰漏。 宋 欧阳修 《论孙抃不可使契丹札子》:“臣闻古者遣使最号难才,不受以辞,许其专对,盖取其临事而敏,应卒无穷。今 抃 既不可预教以言,则将何以应卒?苟一疎脱,取笑四夷。” 宋 周密 《齐东野语·龚孟鍨策问》:“ 龚运干 出题疏脱,以十三宗作十四宗。”《朱子语类》卷五一:“如见 滕文公 ,説许多井田,也是一场疎脱。”

(4).稀疏脱落。 宋 文天祥 《新年》诗:“喜对慈颜看铺鬢,髮虽疎脱未如银。”

(5).松弛。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十·张颜书》:“楷字无出 颜 柳 , 柳 虽有骨,似疎脱,少劲拔,且书体一例。”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三》:“ 云间 莫廷韩 有书才而无书学,往往失於疎脱。”

(6).因疏忽而使罪犯脱逃。《清会典·刑部四·尚书侍郎职掌》:“若审明禁役并无贿纵故纵情事,果係依法看守,偶致疏脱者,拟以杖一百,徒三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疏脱是古汉语中具有双重语义特征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该词由"疏"(疏忽)与"脱"(失漏)构成,主要表示因疏忽导致的失误。《汉语大词典》释为"因疏忽而致有失",特指官吏履职中的过失行为,《古代汉语词典》则补充其可指文章"结构松散不严密"的引申义。

二、文献例证

  1. 职事过失:《后汉书·崔寔传》载"主者便是在坐疏脱,稽留诏书",记录官员因疏忽延误诏令的史实。
  2. 文体缺陷:清代方苞《书后》评"其文稍疏脱",指文章结构松散之弊,此用法多见于文学批评领域。

三、近义辨析 与"疏漏"侧重遗漏不同,"疏脱"强调过失性质;相较于"疏忽"的广泛性,该词更多用于公文及司法语境,如《唐律疏议》中特指官吏失职行为。

四、现代应用 现代汉语中该词已退出常用词汇范畴,主要见于历史文献研究和古代法制研究领域。但在司法文书中仍偶见"疏脱人犯"等专业表述,特指监管失职导致在押人员逃脱的情形。

网络扩展解释

“疏脱”是一个多义词语,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主要含义

  1. 粗率、不精细
    指行为或态度不够细致严谨,常用于描述性格或处事方式。例如《北史》提及“天性疏脱”,形容人性格不拘小节。

  2. 法律术语:因疏忽致犯人逃脱
    旧时法律中指官员因疏忽导致囚犯脱逃,需承担相应责任。如《论孙抃不可使契丹札子》中强调“苟一疎脱,取笑四夷”,体现对职责疏漏的警示。

二、其他引申义

  1. 放达、不受拘束
    如唐代《甘泽谣》描述陶岘“自谓疏脱,不谋宦游”,指洒脱不羁的处世态度。

  2. 稀疏脱落
    用于形容事物分布不密集或逐渐脱落的状态,如毛发、文字排版等(部分网页提及但未列具体出处)。

  3. 疏忽、出纰漏
    宋代文献《齐东野语》提到“出题疏脱”,指因粗心导致错误。


提示:以上释义中,前两种为最常用且权威的解读,后三种多出现于古籍或特定语境。如需考据原始文献,可参考《北史》《甘泽谣》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八矢逼近避名薄夜彩霞残红谌挚点发丢丢秀秀第一信号系统东家女匪席焚溺愤时疾俗宫槛狗骨官鑪钱海烽黑家白日鹤颈黄头室韦简典俭恪郊使轿子洁浊扬清己亥杂诗畸恋襟怀洒落近狎积甃乐态良乐裂繻駡诃駡言泥车瓦马皮灯笼清醒软钉子慎毖神厨身工声猷沈生侍执巾节水势私昵厮台溲酒田亩甜食天眼开吞没外兄弟瓦解冰泮未免緼巡香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