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吓唬的意思、吓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吓唬的解释

[frighten;scare] 恐吓;使害怕

详细解释

恐吓;使害怕。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拒媒》:“儘你吓唬,奴的主意已定了。”《老残游记》第十八回:“今日 魏谦 是被告正凶,所以要喊个堂威,吓唬吓唬他。” 老舍 《四世同堂》五十:“在必要的时候,我还吓唬他们,说我是中央派来的。”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吓唬”的汉语词典释义详解

一、核心词义

“吓唬”是一个口语化的及物动词,指通过制造威胁性言行使人产生恐惧或不安,以达到警告、震慑或戏弄的目的。其行为本质是施加心理压力,而非实际物理伤害。例如:“他用鬼故事吓唬小孩”、“别拿罚款吓唬人”。该词带有轻微贬义,常暗示手段不够正当或目的不单纯。

二、字源与结构解析

“吓唬”由“吓”与“唬”两个同义语素复合构成:

三、语法与语用特征

  1. 及物性:必须带宾语,对象通常是人或拟人化实体(如“吓唬动物”)。
  2. 动态性:可加时态助词(如“吓唬过”“吓唬着”)或动量词(如“吓唬一下”)。
  3. 语境色彩:
    • 负面使用:多含贬义,暗示手段低劣(如“用暴力吓唬对手”)。
    • 中性使用:在教育、警示场景中可中性化(如“用法律后果吓唬投机者”)。
  4. 方言差异:北方方言更常用,南方部分地区则倾向使用“吓”(单字)或“惊”(如闽南语“惊唬”)。

四、近义词辨析

词语 语义侧重 强度 典型场景
吓唬 虚张声势的心理威慑 中低 日常玩笑、警示
威胁 明确的利益损害预告 正式警告、胁迫
恐吓 制造深度恐惧 极高 犯罪、精神压迫
恫吓 书面化的威吓 中高 政治、外交辞令

五、权威参考文献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吓唬”为“使害怕;恐吓”,标注口语色彩及读音 xià hu(详见商务印书馆 ISBN 978-7-100-12450-8)。
  2. 《汉语大词典》:指出“唬”通“吓”,例引《红楼梦》第九回:“只管唬他做什么。”(详见上海辞书出版社 ISBN 978-7-5326-1611-1)
  3. 《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解析“唬”字本义为虎吼声,后衍生威慑义(详见中华书局影印本)。
  4. 国家语委语料库:现代用例显示“吓唬”在口语语料中频率高于“恐吓”,多用于非正式对话(访问地址:www.cncorpus.org)。

注:部分经典辞书无公开电子版链接,建议通过图书馆或官方出版社获取纸质/正版电子资源。网络引用需认准.gov.cn、.org.cn 等权威域名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吓唬”是一个动词,读作xià hu(轻声),指通过语言、行为或制造恐怖氛围使人感到害怕,通常带有故意威胁或戏谑的意图。以下是详细解析:


1. 词义与用法


2. 近义词辨析

词语 区别
恐吓 更正式,强调蓄意威胁,可能涉及法律后果(如“恐吓信”)。
威胁 范围更广,可涉及实际利益损害(如“威胁生命安全”)。
恫吓 书面语,多用于严肃场合(如“武力恫吓”)。

3. 反义词


4. 常见搭配


5. 文化语境

若需进一步分析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可提供例句探讨。

别人正在浏览...

哀人拜上半罐水参华测黑槎客蝉攫丛剧电拔帝姻都官费事凤幄焚修干强官所诡词骨渌渌豁落图江苏省谏说焦黄季路看门狗蜡蚁春撩漉立朝临模砻厉楼房罗汉闾峰眠梦民淳俗厚木薯弄精神旁睨贫竈婆婆迁除千古绝唱晒客善罢干休折句深矉蹙额涉套守精手提箱顺感熟闻四则随车瑞讨戮田路跳搭头发土疆伪貌闻风丧胆孝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