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工拙的意思、工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工拙的解释

犹言优劣。《吕氏春秋·知度》:“若此则工拙愚智勇惧可得以故易官。” 唐 黄滔 《唐昭宗实录》:“明试殿庭,题目尽取於《典》《坟》,赋咏用观其工拙。” 茅盾 《<子夜>后记》:“我不遑再计工拙,就靦然出版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工拙”是汉语中一个评价性复合词,由“工”与“拙”两个意义相反的语素构成,主要用于评判技艺、作品或事物的精巧与粗劣程度。其核心含义可拆解如下:

一、字义解析

  1. 工:
    • 本义指工匠的巧妙技艺,引申为精巧、细致、擅长。《说文解字》释:“工,巧饰也,象人有规矩也。” 在评价语境中,“工”代表技术纯熟、制作精良、艺术表现力高超。
  2. 拙:
    • 本义指笨拙、不灵巧,引申为粗劣、朴拙、不擅长。《说文解字》释:“拙,不巧也。” 在评价语境中,“拙”代表技艺生疏、制作粗糙、缺乏艺术美感或技巧。

二、词义综释

“工拙”合用,构成一个评价范畴,指:

三、典籍用例与权威释义

  1. 《汉语大词典》(权威辞书):

    工拙:犹言优劣。指精巧与粗劣。

    例:宋·苏轼《书蒲永升画后》:“古今画水,多作平远细皱,其善者不过能为波头起伏,使人至以手扪之,谓有洼隆,以为至妙矣。然其品格,特与印板水纸争工拙于毫厘间耳。”

    (此处苏轼批评机械模仿的绘画技巧,认为其仅在细微处争“工拙”,缺乏神韵)

  2. 古代文论应用:
    • 南朝·钟嵘《诗品》常以“工拙”品评诗人语言技巧:“(谢灵运)杂有景阳之体,故尚巧似,而逸荡过之,颇以繁芜为累…若人兴多才高,寓目辄书,内无乏思,外无遗物,其繁富宜哉!然名章迥句,处处间起;丽典新声,络绎奔会。譬犹青松之拔灌木,白玉之映尘沙,未足贬其高洁也。” 虽未直用“工拙”一词,但通篇贯穿对语言精工与芜杂(拙)的辨析。
    •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法》:“学诗先除五俗:一曰俗体,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韵。” 强调避免粗俗(拙),追求高雅精工(工)。

四、现代延伸与哲学意蕴

“工拙”不仅限于技术评判,在美学中常引发深层思考:

结论

“工拙”是汉语中评判技艺与艺术的核心范畴,直指精巧与粗劣、成熟与稚嫩的本质差异。其源于工匠传统,升华于文艺批评,并在中国美学中发展为蕴含辩证哲思的重要概念。理解“工拙”,需结合具体语境,既关注技术层面的优劣,亦体会其背后承载的文化观念与审美理想。

主要参考来源: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
  2. 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3. 钟嵘《诗品》(人民文学出版社)
  4. 严羽《沧浪诗话》(中华书局)

网络扩展解释

“工拙”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gōng zhuō,主要用于评价技艺、作品或行为的优劣,具体释义如下:

1.基本释义

指事物的“精巧与拙劣”,即优劣之分。


2.出处与用法


3.使用场景与示例


4.相关词汇


“工拙”是一个兼具客观评价与主观谦逊的词汇,既可用于文学艺术批评,也可表达创作者对自身成果的谦逊态度。其核心在于通过对比“精巧”与“拙朴”,传递对质量或境界的衡量。

别人正在浏览...

谤嫉豹革敝赋並蒂宾国不宾之士不世之功步虚坛乘凶捶策厨吏蹙鬐盗不过五女门道心大致典式點鼠顶托方头不劣風局构巢害兽虾蟆衣含啼覈论红窗睡晦伏昏罔甲革将车蹇行假威聚居钧天梦考治嶚嶕柳色新梅萼咪姥逆藩宁泰偏谬豾狸扑枣邱蚓三不主义设处眚目什件儿世谊疏陋素几谈啸腿码脱解魏紫姚黄物恺象化心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