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鴠鸟的意思、鴠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鴠鸟的解释

即鹖鴠。俗称寒号虫。《逸周书·时训》:“大雪之日,鴠鸟不鸣。” 孔晁 注:“鴠鸟,鶡鴠也;或作鳱鴠。《礼记·坊记》作盍旦。夜鸣求旦之鸟也。”参见“ 鶡鴠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鴠鸟是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一种候鸟,其释义可从以下四方面展开分析:

一、释名溯源 《尔雅·释鸟》记载"鴠,渴鴠",晋代郭璞注曰"渴鴠似鸡,冬无毛,昼夜鸣"。《说文解字·鸟部》明确"鴠,渴鴠也",段玉裁注称其"俗谓之寒号虫",说明该鸟因特殊鸣叫特征得名。

二、形态特征 据《月令》记载,鴠鸟"仲冬之月,鹖旦不鸣",郑玄注云"鹖旦,夜鸣求旦之鸟"。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描述其"状如小鸡,四足有肉翅",兼具鸟类与哺乳动物特征,反映古人观察认知的演变。

三、文化意涵 《礼记·月令》将鴠鸟鸣叫作为节气物候标志,《吕氏春秋》注疏中"是月(仲冬)之候,鹖鴠不鸣",体现古代天文历法与物候观测的关联。宋代文人诗词常以鴠鸟喻指寒士,如杨万里"鹖鴠犹知夜,未晚辄先鸣"的咏怀之作。

四、历史考证 清代考据学家郝懿行在《尔雅义疏》中辨析:"今验寒号虫,即《说文》所谓'鴠',其鸣声'苦苦',故又名寒号"。现代动物学研究认为,古文献中的"鴠鸟"可能指代现存物种复齿鼯鼠,因其滑翔特征易被误认为鸟类。

注:文献来源标注依据权威辞书及古籍: 《尔雅》郭璞注 《说文解字》段玉裁注 《礼记·月令》郑玄注 《本草纲目》禽部 《吕氏春秋》高诱注 《尔雅义疏》卷十

网络扩展解释

“鴠鸟”是一个较为生僻的古汉语词汇,目前没有明确的现代生物学对应物种,但根据汉字结构和古籍零散记载,可推测以下两种解释方向:


1.字形与发音分析


2.与“寒号鸟”的混淆


总结建议

“鴠鸟”可能指:

  1. 一种黎明活动或鸣叫的鸟类(如某些鸫科或鹡鸰科鸟类)。
  2. 古人对鼯鼠(寒号鸟)的误称。

由于缺乏明确文献佐证,建议进一步查阅《尔雅》《本草纲目》或地方志等古籍,结合上下文确认具体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拜爵蚌砚鼻管簿録呈递铳手淳素道品导习打拴掉三寸舌东园都柏林发礼宫额觥觥构意姑苏台烘火幻术坚凝金翅擘海腈纶矜诬旧前急早空青款启枯空廊屋领教路透社民械木陛木画粘稠齧臂之好昵就泥淖宁乱攀谈陪扈俏勤儿气昏旗器祈签融畅山查沈碧沈机收誉遂达讨开点挑错图穷文丑倭国五服详寻仙人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