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趿履的意思、趿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趿履的解释

(1).拖着鞋。 元 吴西逸 《梧叶儿·京城访友》曲:“尘土东华梦,簪缨上苑春,趿履謁侯门。”

(2).拖鞋。 明 李梦阳 《于公祠重修记》:“伏腊忌岁, 梁 父老则把香曳趿履,若少壮咸集,如不期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趿履"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趿"(tā)和"履"(lǚ)两个单字构成,其核心含义指用脚后跟勉强勾住鞋子的状态。该词最早可追溯至《后汉书·崔骃传》中"宪屣履迎门"的记载,后经《汉语大词典》收录,成为规范用词。

从词义演变角度分析,该词包含三层内涵:其一指具体穿鞋动作,即脚未完全穿入鞋中仅以足跟勾住鞋帮行走,如唐代李贤注《后汉书》所言"曳履为恭";其二引申为仓促起身的体态,常见于"趿履而迎"等四字短语中;其三在明清小说中衍生出慵懒随意的行为描写,如《红楼梦》第三回描写宝玉"趿着鞋"的日常状态。

现代汉语使用中,该词多保留古语色彩,常见于文学作品对人物动作的细节刻画。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明确标注其动词词性,并给出"拖着鞋"的简明释义。需注意与"趿拉"等口语词汇的语体区别,前者多用于书面语境,后者更倾向口语表达。

网络扩展解释

“趿履”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读音为tā lǚ,其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

  1. 动词用法:拖着鞋(行走)
    指行走时未完全穿好鞋,仅用脚尖或脚掌部分套住鞋。常见于古代文献描述人物随性或匆忙的状态。例如:

    • 元代吴西逸《梧叶儿·京城访友》中“趿履謁侯门”,形容友人拜访时的洒脱形象。
    • 明代李梦阳记载“曳趿履”的举止,表现乡老聚集时的自然随意。
  2. 名词用法:拖鞋
    直接代指无后跟或可随意穿脱的鞋类。例如明代文献中“曳趿履”中的“趿履”即指拖鞋。

补充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

暴勃卑屑不登不如财迷称旨赤胆忠心垂殆出死断亡大难不死,必有后禄敦率烦痾范晔风和日暖拱木恭正勾划乖阙寒廉嗥嘑画界黄麟回肠湖嵌袷车骄儿椒觞金陵王气久大恐惕莲铜龙鼎迷媚命限牌楼披诚批风抹月频留蒲衣妾侍倾柯卫足驱摈软揣觞肴善状绳愆纠违生死之交十二脉说东忘西肆直四足投老外徭王隅问经无心草雾衣线车小鹿儿挟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