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石幢的意思、石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石幢的解释

古代祠庙中刻有经文、图像或题名的大石柱。有座有盖,状如塔。 唐 岑参 《酬畅当嵩山寻麻道士见寄》诗:“阴洞石幢微有字,古檀松树半无枝。” 元 吴复 逸句:“云气上天星剑溼,龟文入地石幢深。”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五·岘山幢宋人题名》:“ 襄阳 峴山 羊公祠 有石幢一枚,凡六面,高六尺,每面阔九寸,有盖有座。”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碑帖·唐石幢》:“ 吴门 碑刻,遭 建炎 兵火,十不存一,故 汉 唐 之碑絶少,今所存者惟石幢耳。”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石幢”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石幢(拼音:shí chuáng)指古代祠庙中刻有经文、图像或题名的大石柱,通常有底座和顶盖,形状类似塔。其名称中的“幢”原指支撑旌旗或伞盖的木杆,后演变为刻有佛教经咒的石柱(如经幢、石幢)。


二、结构与形制

  1. 材质与构造:以石材建造,多为八棱形柱体,顶部有盖,底部有座,整体形似塔。
  2. 内容雕刻:常刻写佛教经文(如陀罗尼经)、佛像、题名或记事文字。

三、用途与象征

  1. 宗教功能:佛教认为,靠近或接触石幢上的经文可减轻罪孽,因此多用于宗教场所。
  2. 文化象征:在成语中比喻坚定不移的信仰或决心,如《后汉书》记载的刘熙故事:他在战乱中失去家人后,立石幢铭志,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

四、历史与文学记载


五、发音争议

部分资料注音为“shí zhuāng”(如、2),但根据《汉语大词典》及多数文献,正确读音应为“shí chuáng”。建议以“chuáng”为准。

如需进一步了解石幢的形制演变或具体实例,可参考《后汉书》记载或唐代诗文中的描述。

网络扩展解释二

石幢的意思:

石幢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由两个字组成:石和幢。石表示岩石或石头,幢表示支撑或竖立的柱子或标志。因此,石幢的意思可以解释为用石头做成的柱子或标志。

拆分部首和笔画:

石幢的拆分部首是石,它属于石头的部首。石的拆分部首是石,总笔画数为5;幢的拆分部首是干,总笔画数为12。所以,石幢的总笔画数为17。

来源和繁体:

石幢最早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化,特别是它在佛教、道教和古代建筑中的重要作用。繁体字的石幢为「石樁」。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石幢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一种常见的古代写法是「石爿」,它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了现代的「石幢」。

例句:

1. 寺庙的入口处竖立着一座古老的石幢。

2. 在古代,石幢被广泛用于庙宇、陵墓和宫殿建筑中。

组词:

石雕、石刻、石碑、石像、石榴、石板等。

近义词:

封龙神木、石柱、石柱墩等。

反义词:

丧失、崩溃、解体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